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8 20:53:21
每經記者|程曉玲 李彪 每經編輯|孫志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一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浙江省湖州市持續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探尋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
就在不久前,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內羅畢舉行。在大會的中國邊會活動上,湖州作為中國唯一地市代表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實踐開展主旨演講。
2023年,湖州地區生產總值再上新臺階,達到4015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浙江第六個闖入工業總產值“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市長洪湖鵬日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專訪表示,綠色智造是“湖州發展最顯著的標志”,科技創新則是“制勝發展的關鍵變量”。
“放眼長三角,湖州是個‘小個子’,但‘小個子’蘊含著‘大潛力’,正在爆發出‘大能量’。”在洪湖鵬看來,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推進、縣域經濟向都市型經濟加速轉變的大背景下,湖州從長三角地理中心躍變為發展中心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
01
探路“綠色智造”,工業總產值破萬億
城市進化論: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全國唯一綠色智造試點示范城市,湖州是如何為中國制造綠色低碳轉型探路的?
洪湖鵬:“綠色智造”可以說是湖州發展最顯著的標志。近年來,湖州堅定制造強市戰略,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和工業綠色發展兩手抓兩手硬,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條以“綠色智造”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以產業引領為例,從上世紀末以建材、紡織為主,湖州歷經產業變遷,逐步形成了以“4210”產業為總綱,八大新興產業鏈為核心的湖州制造業產業新體系。目前已培育形成數字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現代紡織、綠色家居等2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累計培育省“雄鷹”企業4家、“金象金牛”企業35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0個,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9家,列全省第二梯隊。
再比如,在綠色引領方面,湖州聚力“綠色智造”,在全國率先構建形成“市、區縣、園區、工廠、產品”五位一體的綠色智造標準體系,創建國家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廠等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在全國首創工業碳效碼,創新構建碳效評價體系,獲批全省唯一的碳效智能對標(碳效碼)試點市等。
圖片來源:新華社
城市進化論: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湖州地區生產總值邁上4000億元臺階,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在您看來,這一成績蘊含的“綠色智造”成色幾何?
洪湖鵬:這一“成績單”背后,離不開湖州以“綠色智造”為主線、不斷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探索。尤其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培育壯大半導體及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新興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2023年,在規上工業中,湖州八大新興產業鏈營收占比提升2.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快于面上0.9和7.2個百分點。在國家核電站、國產航母、殲20戰斗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復興號”高鐵等大國重器中,都有“湖州智造”的元素。
同時,我們實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深化工業全域有機更新,騰出低效工業用地1.2萬畝,預計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7萬元,新產品產值率提高3.7個百分點。
根據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湖州將繼續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制造強市,對標實施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構建以八大新興產業鏈為主導、具有更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成為全國綠色智造名城、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建設示范區。
城市進化論:無論“兩山”轉化還是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在湖州,“綠色”和“創新”如何雙向發力?
洪湖鵬:毫無疑問,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制勝發展的關鍵變量。湖州承擔著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城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等系列重大改革任務,創新發展任務艱巨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機遇。
近年來,湖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首位戰略,創新驅動力居全國第10位,創新指數居全省第3位。去年科技部公布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可持續發展指數,湖州在全國11個示范區中脫穎而出,排名第一,是所有示范區中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進展最為均衡的城市,尤其是研發投入強度、農業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進展良好。
不久前,湖州發布69條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政,其中圍繞科技創新,在往年政策內容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如側重科創平臺提能升級,對新認定的省以上實驗室等重大平臺最高獎勵100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最高獎勵100萬元,新增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運營績效獎勵政策等。
圖片來源:湖州發布
02
立足區位優勢,加快躍變為“發展中心”
城市進化論:在城市推介中,您多次提到湖州地處“長三角之心”的區位優勢。您如何看待當下湖州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城市競爭中的優勢和機遇?
洪湖鵬:從戰略區位來看,湖州地處“長三角之心”,是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環太湖經濟圈的戰略交匯之地。特別是隨著寧杭高鐵、商合杭高鐵、湖杭高鐵和今年通車的滬蘇湖高鐵在這里形成十字樞紐,更使湖州擁有了十分獨特的戰略區位,往南,湖州分別到杭州東站、西站都只需20分鐘;往東,到上海虹橋只需30分鐘,完全是同城化;往北,到南京只要40分鐘、到北京最快4個小時;往西,到合肥只要1個多小時。
這種戰略地位在長三角41座城市中實屬少有。聚焦長三角一體化這個“最大的機遇”,湖州近年來堅持全市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從長三角地理中心躍變為發展中心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
“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是湖州的一貫態度。作為長三角核心區稀有的價格洼地、價值高地,湖州的置業成本不到上海的1/4、杭州的1/3、蘇州的1/2。同時,在要素趨緊的背景下,目前湖州市域開發強度約為18.6%,周邊城市普遍達到了30%左右。
“湖州不大不小,幸福正好。”這是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對湖州的評價。湖州城鄉發展比較均衡,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已經縮小至1.57。富庶的物質條件,深厚的文化積淀,孕育了溫和謙讓、開放包容的民風,使湖州成為宜居生活的“理想地”。
圖片來源:
新華社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來湖考察客商批次是往年同期三倍,全市在冊市場經營主體突破了54萬戶;全市新增上市公司7家,上市企業總數已達56家。這也得益于湖州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
這些年,湖州大力實施“一號改革工程”,打造“企業最有感”的營商環境。去年初我們推出了促進高質量發展“56條”,全年安排財政扶持資金230.7億元,并加快迭代八大新興產業鏈政策、人才新政等。
今年,湖州將安排231.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涉及擴大有效投資、科技創新、“415X”先進制造業群鏈培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個領域。可以說,在湖州,只要符合產業導向、發展導向,別的地方能給的服務,湖州一樣可以給,而且會更好更優。
記者|程曉玲 李彪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