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9 10:40:41
每經記者|王佳飛 每經編輯|楊夏
丨 2024年1月22日—1月28日 丨
NO.1 天邁科技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000萬元至5500萬元
1月25日,天邁科技公布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天邁科技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000萬元至55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虧損4500萬元至6000萬元。
天邁科技稱,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公眾出行習慣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公共汽電車客流大幅下滑,加之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財政緊縮措施,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公共交通行業嚴峻的形勢,給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的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規模下降,造成凈利潤虧損較大。
點評:天邁科技的虧損預告揭示了公共交通行業在2023年面臨的嚴峻挑戰。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特定行業的困境,也提示了市場對于傳統交通服務提供商的轉型需求。天邁科技的營業收入下降和凈利潤虧損,強調了企業在適應市場變化和尋求新增長點方面的迫切性。
NO.2 豫能控股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億元至6.5億元
1月26日,豫能控股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豫能控股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億元至6.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6億元至7.5億元。豫能控股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應對煤價高位震蕩等不利因素,增加中長期煤炭采購占比,綜合采購煤價同比降低;積極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全年綜合結算電價高于同期。
點評:盡管豫能控股采取了增加中長期煤炭采購和參與調峰輔助服務等措施來應對,但仍然難以避免虧損。這表明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盈利能力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也凸顯了企業在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NO.3 仕佳光子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85萬元左右
1月26日,仕佳光子公告了2023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仕佳光子2023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85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虧損。預計2023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6920萬元左右。
點評:仕佳光子的虧損預告則可能指向了光子技術行業的競爭加劇和市場調整。這一情況提醒投資者關注行業動態和企業戰略調整,同時也強調了持續創新和市場適應性在高科技行業中的關鍵作用。
NO.4 平煤股份披露下屬分公司煤礦瓦斯事故后續情況:確定16人不幸遇難下屬非事故礦井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中
1月22日,平煤股份公告了下屬分公司十二礦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的情況。平煤股份公告稱,截至目前,經全力搜救、核實,事故確定16人遇難。公司下屬非事故礦井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2024年1月12日14時51分許,平煤股份下屬分公司十二礦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平煤股份表示,事故發生后,公司下屬13對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立即停工停產,開展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事故隱患排查工作。
點評:平煤股份的煤礦事故再次提醒我們,安全生產是礦業企業的生命線。盡管非事故礦井的有序復工復產顯示了企業在事故后恢復生產的決心和能力,但如何確保類似悲劇不再發生,需要企業從源頭上加強安全風險管理,提高應急響應能力,以及完善員工的安全培訓和保護措施。
NO.5 鄭州銀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起訴4家房地產公司涉及金額約11億元
1月22日,鄭州銀行公告稱,該行緯二路支行就與鄭州鑫盈置業有限公司、河南鑫苑置業有限公司、鄭州嘉晟置業有限公司、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于近日收到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
涉案的金額為借款本金11億元及利息、罰息、復利等,鄭州銀行稱已對該筆貸款計提了相應貸款損失準備,不會對該行的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點評:11億元的涉案金額凸顯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嚴重性,同時也顯示了銀行在風險控制和資產管理方面的挑戰。鄭州銀行的及時訴訟和損失準備計提,表明了其對風險的積極應對態度,但這也提醒了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和風險評估中需要更加謹慎。
NO.6 募集資金開展現金管理金額超過授權額度,華蘭疫苗及有關責任人被出具警示函
1月26日,華蘭疫苗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出具的《關于對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警示函》)。
《警示函》顯示,華蘭疫苗在2022年4月8日至6月7日、6月16日至29日、7月5日至11日存在募集資金開展現金管理金額超過董事會授權額度的情形。在此期間,華蘭疫苗現金管理最高額為12.5億元,超出董事會審議額度2.5億元且未及時進行披露。根據相關規定,河南證監局決定對華蘭疫苗、呂成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點評:華蘭疫苗的警示函事件則暴露了上市公司在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超出授權額度的現金管理不僅違反了相關規定,也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和市場的信任。這一事件強調了上市公司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確保信息透明,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2393846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