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9 15:49:06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無技術儲備,一旦人形機器人爆發,公司是否具備快速把握相關商機推出相關產品的能力?
固高科技(301510.SZ)11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企業認可機器人未來市場可能非常大;另外“人形”可能會泛化,外觀不一定是嚴格的擬人形態,可能輪足、機器狗等都會納入到里面。 機器人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內部功能單元仍然會有控制、驅動、電機與編碼器;相對普通的機電系統可能會采用的視覺、力感知單元;另外“大腦”智能化可能需要配置高算力的推理計算單元來支撐。 企業這里的運動控制、伺服、通信與一些感知單元從技術儲備上能涵蓋包括這個構型在內的多種機器人構型;目前在工業用機器人領域有一定的商業回報,其他構型的商業閉環尚未走通。 具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認為機器人產業的健康商業生態,一定是建立在機器人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下能提供有效價值的基礎上的。不管具體構型如何,最終在一個具體場景下能對人類社會提供的價值決定了機器人自身的價值空間,5000元的機器人應該是要為用戶提供5000元的價值,20萬元的機器人應該也是要提供讓用戶覺得值20萬元價值的。不同價值的機器人系統也會倒逼、重構其內部部件的性能、功能單元要求。公司目前更多是與伙伴一起探討、挖掘具體場景下機器的價值空間,以嘗試走通商業可持續路徑。 整體上,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活動處于探索期,不能影響短期公司營收表現。
(記者 畢陸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