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創新藥“寒冬”之后會是“春天” 但biotech公司需要先活下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8 19:17:18

          ◎王曉東表示,以前跨國藥企新藥研發的受眾基本只有10億人,受眾主要在歐美發達國家;在中國本土藥企新藥研發做起來之前,創新藥在國內的受眾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很多中國人都用不起跨國藥企的創新藥。對于目前創新藥的資本寒冬,他認為,創新藥“寒冬”之后會是“春天”,但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先活下來。

          每經記者|陳浩    每經編輯|董興生    

          11月13日至18日,首屆香港桂冠論壇在香港科學園舉行,此次論壇由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辦,匯聚了來自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領域的擁有卓越成就的20多位邵逸夫獎得獎者。在會議間隙,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百濟神州(SH688235,股價145元,市值1962億元)聯合創始人王曉東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

          2004年,憑借著在細胞凋亡領域的杰出貢獻,時年41歲的王曉東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2006年,王曉東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在采訪中,王曉東談到了創新藥出海、創新藥資本寒冬、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等話題。王曉東表示,以前跨國藥企新藥研發的受眾基本只有10億人,受眾主要在歐美發達國家;在中國本土藥企新藥研發做起來之前,創新藥在國內的受眾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很多中國人都用不起跨國藥企的創新藥。對于目前創新藥的資本寒冬,他認為,創新藥“寒冬”之后會是“春天”,但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先活下來。

          王曉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浩 攝

          談創新藥出海:新藥研發一定是全球化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陳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2023年)是藥企“出海”元年,中國本土藥企License-out(對外授權)的數量首次超過Lincense-in(授權引進)。但另一方面,近年來,也有不少國產創新藥出海受挫的案例。目前,國內創新藥出海的環境如何?

          王曉東認為,License-out超過Lincense-in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說明國內新藥研發的水平和規模都達到了一個拐點,這在幾年前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以后License-out會越來越多和越來越普遍。“License-out是一種出海方式,其他的出海方式,我想以后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去做。所謂的新藥研發其實就是兩種新藥,一種是first-in-class(同類首創),另一種是best-in-class(同類最佳),而新藥研發一定是全球化的。”

          王曉東提到,以前跨國藥企新藥研發的受眾基本上只有10億人,受眾主要在歐美發達國家;在中國本土藥企新藥研發做起來之前,創新藥在國內的受眾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很多中國人都用不起跨國藥企的創新藥。王曉東表示:“由于中國創新藥產業的騰飛,中國自主研發的新藥質量已經很好了,很多藥也被納入了醫保目錄,中國廣大的受眾都能享受到新藥研發的紅利。”

          “我的看法是,我們中國團隊會在整個新藥研發的game(游戲)里起相當大的作用,到底多大不好說,我認為是50%,可能還會更多。”王曉東說。

          近一兩年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創新藥行業遭遇資本寒冬,砍管線、裁員、賣資產等現象在行業內不時上演。王曉東認為,在如今的“寒冬”之前,也有過資本充足的時候,也就是經歷過資本的“夏天”。“其實就幾件事情,一個是創新藥談判,一個是研發同質化,大家投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另外也有行業重組和地緣政治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共同導致產生了資本寒冬。”

          王曉東表示,資本寒冬并不僅僅存在于創新藥行業,很多行業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寒冬之后會是春天,這是一個循環,biotech公司需要先活下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很多創新公司死掉了,但是也會有一家接一家的新公司誕生。”王曉東表示,至于biotech公司如何能更好地生存下來,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有獨特的產品或者技術,以及之前的估值不能被抬得太高,因為這樣后面資本就不好進來了。

          “其實創新藥紅利現在仍然存在,包括中國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的紅利也都還在,只不過是前面的日子大家過得有點太好了。”王曉東感慨道。

          談大灣區優勢:大灣區有面向世界的傳統

          2019年9月,百濟神州宣布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正式竣工,該生產基地將專注于商業規模的大分子生物藥工藝開發和生產。那么,粵港澳大灣區在醫藥創新方面有何優勢?

          王曉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高科技產業最具創新能力的地方,但是在新藥創新上相對來講起步慢了一點,這和行業特點有關,因為新藥研發的產業鏈特別長,從實驗室到臨床試驗再到生產,各個環節都會被嚴格地管控,這也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新藥創新一定是面向全世界的,粵港澳大灣區另外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這里也有面向世界的傳統。”

          今年是王曉東回國的第20年。2003年,他應邀回國創辦北生所。中美之間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有多大差距?王曉東認為,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起步要晚一些,但是在過去十幾年,中國對生命科學的投入規模增長得非常快。“我們中國人又聰明又肯干,還不抱怨,我相信總有趕上的時候。”

          王曉東也提到,中國部分傳統文化與科學思維是不兼容的,比如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文化,老年人具有權威性,但是科學思維是突破性的文化,是年輕人的文化,科學就是要打破人們的認知。“我們是不是能夠克服不兼容的部分,如果不能克服,進步最終也是不可持續的。”

          王曉東還在采訪中提到,科學一方面是做研究,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是交流。“科學實在是太難了,如果一個人戰斗,恐怕是不行的,交流能夠互相啟發,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他表示,從對國際人才的吸引來說,香港的國際化優勢還是內地無可比擬的,而香港要發展高科技企業,或者要進一步國際化,也需要對內地進一步開放,因為高科技企業一定是面向廣闊市場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新 中國 創新藥 北京市 高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 百濟神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国产 | 宅男网免费在线无毒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