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指數基金發展提速,中國ETF市場即將步入2萬億時代,差異化打造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8 15:16:55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被動投資的崛起是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ETF作為典型的被動投資工具,正在發展壯大,并即將步入2萬億時代。回顧國內ETF的發展歷程,無論是產品布局,還是基礎制度的優化等,都在對標成熟資本市場大步邁進。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應該如何參與其中?公募管理機構又該如何正視行業的變化以及大眾的呼聲?都將影響大勢向前推進的速度與質量。

          ETF規模接近2萬億元,各路資金爭相配置

          時下,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重視指數投資,尤其關注ETF的配置機遇。在不久前開啟的FOF三季報披露中,中歐基金旗下有FOF投資經理明確已在持倉中進行了“結構性調整”。

          對比中歐預見積極養老目標五年持有二、三季度的重倉基金變化,三季度末明顯增加了ETF的配置,而此前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則少見蹤影,而ETF的配置數量在二季報披露重倉時為0

          一個明顯的現象在于,指數投資的機構需求正在增加,這一點不論是從大眾探討,還是機構研報中都有提及,就連險資也在大手筆地加倉ETF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ETF 產品前十大持有人中,險資“身影”共出現952次,較2022年年末增加375次。同時,險資重倉持有的ETF份額更是直接翻倍,達到1282.79億份,較2022年年末增加757.05億份。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投資ETF的資金趨之若鶩?其實,ETF作為典型的被動投資工具,在國際上自推出以來便成為資產配置的主要工具,它的飛速發展對全球金融市場投資理念的變革產生深刻影響,并進一步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結構與投資者行為。

          我國ETF市場于2004年起步,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ETF逐漸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投資工具。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到20231022日,全部ETF資產凈值合計已達1.95萬億元,直逼2萬億大關。

          展望未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價值投資理念不斷深化,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提高,ETF市場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存量產品持續吸金

          機遇,何為機遇?存量規模少是機遇,產品線有待進一步豐富也是機遇,任何事物的初級到高級階段的歷程皆為機遇的起點,而我們恰逢這樣的時代。一個顯著的對比在于,公開數據統計顯示,美國市場的ETF市場規模為公募基金的18%,而我們僅7%

          Wind統計顯示,截至最新數據統計,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達到27.65萬億,1.95萬億的ETF規模僅占7%。大力推動ETF市場發展,勢必要從產品的多維度出發,要從提振投資者信心出發,更要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配置需求出發。

          可喜的是,目前國內的ETF市場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存量產品持續吸金。

          下半年以來,ETF新品從“申報”到“獲批”再到“發行”正在全面提速,更有十余只ETF同日獲批,這在國內ETF發展史上極為罕見。跟蹤科創100指數的首批科創100ETF產品發行正式開啟,博時基金、國泰基金、銀華基金、鵬華基金四家公司首批嘗鮮;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10家公募811日上報的中證2000ETF825日晚間集體獲批,ETF“上新”速度加快,近期ETF發行市場再度升溫。

          與此同時,存量產品的規模也在逐步攀升,1019日,A股又一次經歷上證3000點保衛戰,其他各大寬基指數也下跌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資金其實已經通過ETF借道入市。Wind統計顯示,本月以來,易方達上證50ETF、華寶中證100ETF、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等區間凈買入量居前。

          截至1018日,Wind統計的股票型ETF規模變化中,富國上證指數ETF、平安中證500ETF、平安創業板ETF等規模增加幅度居前。這表明,確實有資金在當前弱市環境之下,通過ETF進入A股市場,且從投資的指數來看,多為近期跌幅較大的品種。

          越來越多的例證反復在說明一件事情,淡化波動,跟隨行業發展的紅利中長期布局,已經是投資者面對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的理念過渡,ETF成為一座寶藏,正在被業界深耕挖掘。

          打造差異化優勢,多角度參與ETF投資

          不過,隨著ETF火熱發展的同時,也會出現同質化競爭的局面,跟蹤同一個指數的ETF數量繁多,部分產品最終也面臨著流動性枯竭的風險,市場上清盤的ETF也屢見不鮮。所以,有業界也在反問,這片藍海是否已經成為紅海?

          對此,有市場分析指出,揚長避短打造差異化優勢是關鍵,不僅如此,隨著ETF兩融標的的持續擴容,投資者參與ETF投資的方式方法日漸多元。

          目前,常見的寬基、行業指數都有了規模較大的頭部產品。為此,中小基金公司在發行、運營ETF產品時要從兩個方面發力。比如,在寬基方面,優先考慮與當前市場形成互補的產品;在主題方面,篩選具有長期持有價值的主題,豐富可選標的;同時也可積極關注海外市場,為大類資產配置提供更多選擇。

          也有分析指出,在運營方面,在降低費率的同時,提高交易和管理水平,降低產品跟蹤誤差,努力實現跟蹤復制指數的策略目標,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持有體驗,吸引中長期資金配置。

          此外,近期已有30余只ETF被調入兩融標的名單,至此,兩融標的ETF數量擴容至281只,覆蓋的ETF規模達到1.62萬億元,意味著市場上主流的ETF均被納入兩融名單,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提供了多元選擇。

          展望后市,博時基金在四季度投資分享沙龍中指出,經歷了近幾周的調整,A股整體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區間,配置性價比凸顯。隨著利好政策持續落地,投資者信心有望加速修復,繼續等待市場見底、反彈到來以及資金回流,這也將給ETF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對于投資機會,廣發基金曹世宇認為,四季度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需,都有機會延續改善。因此可以關注順周期行業,例如家電、金融地產、消費等方向。此外,在經濟敏感度低的板塊,可以關注其自身的產業周期是否見到拐點,比如半導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15687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TF 投資 基金 證券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 亚洲午夜看片福利717 | 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 | 亚洲日韩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