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6 22:33:40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期的A股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走得比較糾結。國慶中秋長假臨近,該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又成為投資者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有55.41%的私募認為,市場已逼近底部,可能開啟反彈,因此選擇重倉或滿倉持股過節;不過也有私募認為,長假期間消息面及外圍市場不確定性較高,所以有36.49%的私募機構選擇保持中性倉位過節;另外還有8.1%的私募認為,市場弱勢尋底期仍未結束,因此選擇輕倉或持幣過節。
此外,光大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持股過節是優選,節后5個交易日上漲概率超90%。止于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市場的底部其實難以預測,但是看到8月經濟數據其實已經回暖了,整體來講A股和H的投資機會遠大于風險。
那么節后機會在哪里呢?來看私募的最新解讀。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假期風險事件概率不大
對于節后的A股走勢,私募機構又是怎樣的判斷呢?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62.16%的私募表示看好節后行情,認為市場低位回穩,逐步反彈的概率較大;31.08%的私募表示中性,不悲觀也不盲目樂觀,認為雖然市場下行風險有限,但返身向上仍面臨一定困難;另有6.76%的私募表示謹慎,認為市場情緒依舊低迷,節后市場可能繼續調整。
從券商來看,光大證券發布的研報數據顯示,持股過節是優選,節后5個交易日上漲概率超90%。Wind(萬得)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2年節后首個交易日“開門紅”的概率高達69%,平均漲幅為0.7%。節后5個交易日的上漲概率高達92%,平均漲幅為2.4%,僅有2018年出現下跌,其他年份則均為收漲。
光大證券認為,A股節前節后表現的差異,或主要與市場流動性環境變化有關。由于長假期間資金需求量往往較大,因此在節前,市場上可能會有部分投資者選擇將資金從股市中階段性抽離,對市場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不過節后隨著這些資金回歸,市場的流動性情況則會回暖。從實際數據來看,節前A股市場的換手率明顯較低,而節后的換手率則有明顯抬升。
星石投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股市所處的宏觀環境是在逐漸變好,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在整體A股估值不高的背景下,股市成交持續縮量,也是市場處于底部區域的特征。國內經濟復蘇的動能逐漸恢復,9月美聯儲按兵不動,但維持高利率的影響可能在邊際減弱,長假期間出現風險事件的概率不大。
這些板塊具有投資機會
關于節后投資機會,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32.43%的私募表示看好前期調整較深的醫藥、消費、新能源等白馬風格板塊;31.08%私募表示看好半導體、華為產業鏈、計算機、信創等節前活躍的科技成長板塊;21.62%的私募表示看好以“中特估”為代表的低估值大藍籌;另有14.86%的私募表示看好年內震蕩偏強的煤炭、石油、黃金等強周期板塊。
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在微信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體上傾向于持股過節,當前的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下行空間不大,投資價值凸顯。另外,根據歷年大底的經驗,當“政策底”出來后,隨后1~2個季度就出現“市場底”,當前“市場底”的特征愈發明顯,看好節后的行情。可以關注人工智能、算力、通信設備、存儲芯片等大科技方向。
對于投資機會,何理表示,機會最大的是算力和應用兩個細分賽道的機會,AI(人工智能)屬于一種時代性的機遇。其次非常看好消費復蘇板塊和其他科技創新領域的機會,比如自動駕駛等有望技術突破的公司。
奶酪基金經理莊宏東告訴記者,消費以及醫藥醫療板塊具備穩定、剛性的需求,中長期行業空間較為清晰。醫藥、醫療行業,尤其是各細分賽道的龍頭企業依舊具備較為樂觀的發展空間。因此,對于醫藥板塊的中長期發展,維持樂觀態度。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