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9 20:02:44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203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稅收收入99661億元,同比增長16.5%。
◎截至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1.1%,具備條件的均已下達,為地方做好基層“三?!惫ぷ魈峁┝擞辛ω斄ΡU?。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陳旭
7月19日,財政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在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203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稅收收入99661億元,同比增長16.5%;非稅收入19542億元,同比下降0.6%。
從支出來看,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3893億元,同比增長3.9%,基本民生、鄉村振興、教育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1.1%,具備條件的均已下達,為地方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財力保障。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把“三保”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壓實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保障責任,引導地方將財力下沉基層,合力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96%,對財政收入的增長起到較大拉動作用。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19203億元 數據來源:財政部
薛虓乾在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比較高,除經濟恢復性增長帶動外,主要是去年4月份開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拉低了基數。受此影響,國內增值稅大幅增長96%,相應拉高了財政收入的增幅。
今年一季度國內消費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分別下降22.2%、14.4%,二季度國內消費稅轉為正增長,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降幅也明顯收窄。企業所得稅下降5.4%,主要受企業利潤下降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下降0.6%,主要是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退稅同比多退,拉低了增幅。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非稅收入19542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10.7%,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全國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下降12.5%,罰沒收入下降16.2%。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減少可能與政府征管力度、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等因素有關。要持續優化我國營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同時要注意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罰沒收入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收取。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3893億元,同比增長3.9%。
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7.9%,教育支出增長5%,衛生健康支出增長6.9%,農林水支出增長3.7%,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5%,住房保障支出增長8.5%。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6666億元,同比增長6.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7227億元,同比增長3.5%。
支持基層政府?;久裆?、保工資、保運轉,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政府履職和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萬億元,剔除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后增長7.9%。
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23649億元,增長10.3%,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4107億元,增長8.7%,持續加大對地方的財力支持。截至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1.1%,具備條件的均已下達完畢,為地方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提供有力財力保障。
地方如何利用好財政資金?施正文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要向重點領域傾斜,要做好基層“三保”工作,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扶持地方小微企業。
另一方面,要加強預算管理,提質增效,提高地方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特別是一些專項債投資項目,要達到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地方政府也要利用好跨期預算工具,而跨期預算主要就是通過專項債來實現的。”
施正文表示,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的基礎和保障。在這方面,要持續出臺一些政策,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擴大內需;此外,除了把現有的專項債用好之外,將來也可能會適當增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