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7 16:22:25
◎何軍認為,當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企業開始思考老廠的存量創新和降本增效,也更加意識到供應鏈戰略性管理的重要性。對格創東智這樣的乙方公司來說,這不是風險,更多是機會。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文多
7月6日,2023 TCL全球生態合伙伙伴大會在武漢召開。當天,TCL實業副總裁、格創東智CEO何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記者的采訪。何軍在談到工業軟件國產替代進程時表示,近兩年,在國家推動及制造業自身需求驅動下,國產工業軟件確實有較大發展,“比如說,DDL、仿真和半導體的核心軟件等,倒退到三年前,基本上沒有國產廠商身影”。他感嘆,現在這些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身影”。
不過,盡管有所進步,整體來看,中國工業軟件行業還是處于較早期階段,跟海外工業軟件的差距很大。在接受采訪過程中,何軍還向記者提到,這幾年不斷有一些新的小公司進入壁壘較高的工業軟件行業。“其實是把行業做得非常不健康,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他表示,過去大家覺得互聯網公司也可以做工業軟件,現在大家越來越明白,要有工業基因、制造經驗積累,才能做好工業軟件。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何軍還告訴記者,格創東智接下來的戰略規劃是:縱向“做深”新能源、半導體兩大產業鏈,同時“橫向”賦能其他行業。
家電巨頭中,TCL、美的、海爾紛紛孵化了各自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格創東智是依托TCL華星孵化而出。立足半導體行業,目前格創東智已將數字化業務延伸至泛半導體、新能源、3C電子等垂直行業領域。
7月6日2023 TCL全球生態合伙伙伴大會上,格創東智正式宣布落戶湖北。何軍也在武漢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
何軍在談到國產工業軟件的話題時向記者表示,國產工業軟件在近兩年有較大發展。工業軟件的研發往往投入大、技術難度高,以前基本沒有廠商愿意在這方面投入。現在一些“卡脖子”軟件上,有了不少中國廠商的身影。其次,中國的軟件企業的解決方案能力和生產理解能力也有提升。現在大家越來越明白,要有工業基因才能做好工業軟件。“如果沒有對生產、制程、工藝、設備的深厚理解,沒有辦法做出好的軟件,也沒有辦法真正在工廠發揮效率……國外的頂尖軟件企業,基本上背后都有制造業的身影。”
盡管有一定進步,但何軍強調,中國的工業軟件發展還是處于較早期階段。一方面,從軟件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說,全國軟件收入(指純軟件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都屈指可數,整體企業規模較小。規模小就意味著投入能力差;另一方面,企業的戰略定力也不足,長期投入的意愿不大;再者,一些企業的工業經驗還是不足。“很多投資人或者行業人士認為,工業軟件是找幾個軟件技術大牛聚在一起創業,就能把從0到1把工廠的數字化做起來。”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何軍接著說,TCL對格創東智的發展抱著長期主義的心態,當前階段不看經營業績,更要求核心能力的打造。
“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要真正做好,一定要關注技術,不能過多談商業模式和連接數量。核心的東西永遠都是技術。”何軍說。
談及半導體行業的下行周期是否給企業帶來挑戰,何軍回應,整個半導體的下行周期比大家想象的更長,但對格創東智這樣的乙方公司來說,這不是風險,更多是機會。
因為半導體行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時,行業的關注點往往在如何快速建廠,將產能提升。對于工廠數字化建設,他們一般會直接采用國外的設備和套件,不給國產企業嘗試機會。但當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企業開始思考老廠的存量創新和降本增效,也更加意識到供應鏈戰略性管理的重要性。這輪半導體下行周期中,就給了中國軟件企業機會,一同與半導體企業做自主創新。
對于格創東智接下來的戰略規劃,何軍稱,首先公司會堅定不移在新能源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上做深做專,“產業一體化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重要方向。”其次,公司希望也發揮“雙跨”平臺的作用,盡可能賦能更多行業,這是“雙跨”平臺的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