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5 16:14:40
每經編輯|段煉
6月23日下午,上海市科協指導的“從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到新發再發傳染病的防治”研討會在滬舉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等專家做了演講和交流。
張文宏教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張文宏說,研究顯示,“長新冠”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而且疾病的異質性很強。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表示,要警惕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與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的重組,加快研發廣譜疫苗。
張文宏:奧密克戎或已達進化極限
“長新冠”病因不明確
張文宏介紹,奧密克戎家族的R0值高達20-22,所謂R0值,是指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在一個全部是易感人群的環境中,平均一名患者可以傳染的人數。在奧密克戎誕生前,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傳播力最強的病毒是麻疹,其R0值達到18。
“奧密克戎的R0值如此之高,可能已達到病毒進化的極限。”張文宏推測,“如果超過這個數值,也許就違反了碳基生命的生物學規律?!?/span>
去年底、今年初新冠病毒在我國大流行期間,估計有80%以上的居民感染,由此產生了交叉免疫、構筑起免疫屏障。當時,張文宏預測:今年5—6月,將出現第二波疫情。“我在臨床醫生中是發聲比較多的,好在這個預測沒有錯,否則肯定要被人‘吊打’。”他在研討會上笑道。之所以做出這個預測,原因有二:
一是去年底、今年初感染后,抗體會在未來4—6個月內逐步衰減;
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有近20%的人沒有感染新冠,屬于易感人群。
好在第二波疫情中,大多數人的“二陽”癥狀比“初陽”輕。對此,張文宏解釋:他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的人群在抗體降到很低水平后,體內仍存在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當新冠病毒再次入侵后,它們會憑借“記憶力”與病毒展開斗爭。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科研人員是否要研究“長新冠”問題?張文宏覺得為時尚早,“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近日,他帶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公布了中國數萬感染者“長新冠”的一年以上觀察數據。研究顯示,感染者的大多數癥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而且“長新冠”的異質性很強,即病因不明確,發病機制各有不同。有些人說自己的“長新冠”癥狀比較嚴重,但是檢查后發現,沒有臨床指標與癥狀對應。
基于此,張文宏認為醫學界尚未對“長新冠”形成統一的科學概念,尚未找到統一的特征和標記,所以不建議科研人員馬上對此展開研究。
奧密克戎可能與MERS病毒重組
中東已有患者出現重組現象
談及未來的新發傳染病,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在研討會上發出警示:奧密克戎可能與MERS病毒重組,中東的艾滋病患者中已出現這種重組現象。
“如果這種重組病毒在全球傳播,是很可怕的,因為MERS的致死率高達35%,但傳播力很低,而奧密克戎的致死率很低,但傳播力非常強。它們在重組中存在‘強強聯合’的可能性?!?/span>
姜世勃教授發言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以駱駝為中間宿主的MERS病毒于2012年首次出現,當年4月-12月主要在以沙特為中心的地區爆發,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冠狀病毒。據人民日報相關報道,MERS病毒與2003年肆虐的非典同屬冠狀病毒,傳染性不及非典,但病死率比非典高。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顯示,MERS病毒在沙特的致死率為37%,為全球最高。
而據浙江省衛健委此前發布的消息,根據香港衛生署提供的信息,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時,未接種疫苗的全人群病死率達到2.87%。
針對兩種病毒重組傳播的可能性,姜世勃呼吁科學界加緊研發廣譜冠狀病毒疫苗,不要以為新冠疫情已經消退,沒必要再研發相關疫苗。對這個觀點,張文宏表示認同:“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都是RBD區域(病毒受體結合域)的基因漂移,還沒有出現病毒基因組雜交,這是很幸運的。我們要做好病毒基因組的研究監測工作?!?/span>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觀新聞、紅星新聞、人民日報、浙江省衛健委、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