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7 18:33:45
每經編輯|段煉 蓋源源
據新華社,美國東南部亞拉巴馬州小城戴德維爾15日晚發生槍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28人受傷。
槍擊事件發生在一場生日聚會上。亞拉巴馬州執法局16日通報說,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5日22時34分左右,28名傷者中一些人傷勢嚴重。目前尚無涉案嫌疑人被捕。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6日,美國亞拉巴馬州,戴德維爾的紅木杰作舞蹈工作室15日晚上發生槍擊事件后,消防員正在用高壓水槍沖洗現場柱子上的血腥手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在一份聲明中對槍擊事件遇難者表示哀悼,同時再次呼吁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展開合作,立法加強槍支監管以遏制美國槍支暴力。
不過,美國專家和媒體普遍對聯邦層面控槍立法前景感到悲觀。不少共和黨人士近期出席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年會時強調,美國公民持槍權受憲法保護。
16歲女孩生日派對發生槍擊
4人死亡,28人受傷
據中新網,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晚,美國阿拉巴馬州戴德維爾市中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28人受傷。
據報道,槍擊案發生在當天晚上約22時30分,在戴德維爾市中心的一間舞蹈工作室,當時一名16歲女孩正舉辦生日派對。他的哥哥、一名戴德維爾高中的高三學生是死者之一。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地醫院官員表示,至少有15名青少年因槍傷接受治療,其中幾人情況危急。
“暴力犯罪在我們州沒有容身之地,隨著案件細節的出現,我們正密切關注執法部門的最新進展。”阿拉巴馬州州長凱·艾維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白宮表示,拜登總統聽取了槍擊事件的簡報,并補充說政府正在密切關注局勢,并已與當地官員和執法部門保持聯系以提供支持。
美國再現“血腥周末”
多地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6死56傷
據央視新聞,綜合美國廣播公司等多家媒體報道,剛剛過去的周末,美國多地發生槍擊事件,至少造成16人死亡,56人受傷。
當地時間15日晚,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拉普薩縣小城戴德維爾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槍手在一場生日派對上行兇,造成4死28傷,多名受害者為青少年;
15日晚,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發生槍擊事件,造成2死4傷;
15日,弗吉尼亞州詹姆斯麥迪遜大學附近發生槍擊事件,2名男子在校外宿舍的派對上被槍殺。
此外,本周末芝加哥發生多起槍擊事件,至少32人被槍擊,其中8人死亡。
步槍協會照常開年會
多名兒童現場試槍
據央視新聞,一直以來,美國深陷槍支暴力泥潭。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剛剛過去三個多月,美國已經發生了155起造成除槍手外4人及以上死亡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日均1.5起;有1.2萬多人因涉槍事件死亡,平均每天超過110人。然而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在此情形下照常舉行年會,遭到了美國社會各界的廣泛批評。
然而,美國全國步槍協會4月14日依然如期舉辦年會。
這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連續第二年在發生震驚全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不久后舉辦年會。去年5月24日,美國得克薩斯州羅布小學槍擊案造成了21名師生死亡。僅僅3天后,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就照常舉辦年會。
美國媒體對此評論稱,美國全國步槍協會連續兩年在發生震驚全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后照常舉辦年會證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類似的槍擊事件已經成為了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不會因此調整他們的日程安排,他們也根本不想這樣做。
據環球網,美國全國步槍協會舉辦的槍支展會14至16日向美國家庭開放,多名兒童在現場試槍的照片被發布到社交媒體上,引發控槍活動人士的強烈批評。
美國兒童在槍支展會上試槍(社交媒體)圖片來源:環球網
“媽媽要求行動”組織創始人香農·沃茨表示,小孩子們都在擺弄武器,負責任的槍支擁有者和父母不會允許孩子把手指放在扳機上。沃茨說:“全國步槍協會的目標從來都不是教孩子們如何負責任地處理槍支,而是向他們推銷槍支和槍支極端主義。”
在年會會場外,一些抗議者聚集起來,表達對槍支暴力事件頻發的擔憂,抗議者還宣讀了2022年被槍殺的約1600名兒童的名字。
據央視新聞,許多民眾表示,美國槍支暴力事件頻發,與美國步槍協會勾結的政客們同樣難辭其咎。
槍支暴力抗議者 沙朗·約翰:全國步槍協會應該感到羞恥,參議院應該感到羞恥,因為他們應該有所作為。
2018年帕克蘭校園槍擊案受害者家屬 曼努埃爾 ·奧利弗:我們的反控槍游說團體和槍支產業很強大,我們的政客決定和他們站在一起,而不是和我們站在一起。
2018年帕克蘭校園槍擊案幸存者 薩麗·考夫曼:真可恥,那些議員們承諾保護我們,但是他們現在與槍支游說團體的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
編輯|段煉?蓋源源 杜波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中新網、環球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