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4 22:52:45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陳俊杰
2023年開年,廣東衛視春節晚會上有了虛擬歌手的身影,小冰打造的虛擬歌手陳水若與鐘鎮濤、炎明熹等共同演繹了粵語賀年曲《財神到》。
陳水若基于小冰的神經網絡渲染技術(XNR)生成,這種技術能生成一張此前完全不存在的臉(即AI創造面容),并根據表達內容的不同,渲染出不同的表情和動作。整體效果流暢、自然,與真實人類無異。
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在抖音平臺,小冰AI歌手的視頻播放量達到5億次,收到了1677.5萬次的交互,回應了726.3萬次的交互,交互量超過抖音99%的賬號,“人工智能的高并發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李笛還表示,2022年,公司在虛擬人布局方面進一步拓展到了高度多樣性的虛擬人,它們中絕大部分已不再叫“小冰”,每個月,這些虛擬人服務的用戶超過1.6億人次,“應該說我們正在不斷實踐AI Being普及化的進程。”
李笛進一步介紹,除了在以往的companion(伴侶)、assistant(助理)之外,小冰進一步拓展了更多面向企業的數字員工,以及在游戲中的AI Being的實際落地。2022年,小冰公司宣布成立ICEGamer游戲工作室并推動NPC向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交互主體方向發展,由AI being擔綱全部NPC。
與此同時,小冰也面臨人工智能方面的主要難點,即技術創新和倫理以及社會接受度之間的距離。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高并發,所以有一點點錯誤,都會被無限放大。李笛進一步舉例稱,一個能夠寫作或提供知識的人工智能系統,假設它的錯誤率是10%,假設每天有1億次交互,那就意味著每天會創作超過一千萬篇虛假新聞。人工智能的高并發會把錯誤率變得非??植?。“這方面一直是我們所面臨的難點,就是說我們需要不停的反復審視我們手上的技術,設想這些技術落地時可能發生的挑戰,以及我們自己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李笛表示,虛擬人不存在從b端轉向c端。“在我們的認識中,凡是需要AI Being這種帶有一定擬人特點的人工智能系統,都意味著它必然是在跟人做交互,只要是跟人做交互,就需要有擬人特點。所以即便是給b端提供的AI Being,也非常鮮明的具有c端特點。”基于此,李笛認為,對于人工智能AI Being來講,所有的to b問題,歸根結底都是to c問題,從b端轉向c端,實際上早已發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