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9 18:09:23
◎3月9日,三峽水利方面人士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在儲能領域此前已有過項目投資,擁有一定經驗,但此前是用戶側儲能,這次則是電網側的獨立儲能項目。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8日,三峽水利(SH600116,股價9.40元,市值179.74億元)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會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實施永川區松溉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的議案》以及《關于投資實施兩江新區龍盛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的議案》,將總共投資不超過11.82億元分別建設裝機規模200MW/400MWh和100MW/200MWh的兩個獨立儲能電站。
3月9日,三峽水利方面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此前有決策用戶側儲能項目,這次決策的則是電網側的獨立儲能項目。而有券商機構也曾在今年初表示,由于獨立儲能收益來源更為多樣,其有望成為國內大儲市場增長的新生力量。
三峽水利在公告中表示,為加速公司在儲能業務賽道的戰略布局,同意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重慶兩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綜合能源公司)在重慶市永川區出資1.6億元設立項目公司,并投資不超過7.82億元實施永川區松溉獨立儲能電站項目。
具體來看,上述項目將選取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儲能電池,裝機規模達200MW/400MWh。三峽水利為此將以自有資金投資約1.6億元,其余資金通過融資方式解決,但項目同時在建成投運并經重慶市能源局審核后將被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資金6000萬元。
與此同時,三峽水利還審議通過綜合能源公司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投資不超過4億元實施兩江新區龍盛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項目同樣選取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儲能電池,裝機規模達100MW/200MWh。三峽水利為此將以自有資金投資約0.8億元,其余資金通過融資方式解決,項目將獲得一次性建設補貼資金300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定期報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三峽水利的貨幣資金為16.80億元,但其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分別為54.33億元和55.06億元,流動比率為0.99倍。
三峽水利表示,上述儲能電站項目將有利于公司抓住新型儲能發展機遇,布局相關業務,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并能與公司大力拓展的市場化售電、綜合能源等業務形成良好的產業協同效應。
三峽水利的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供應,錳礦開采及電解錳生產加工銷售等業務。在電力生產方面,三峽水利擁有水電裝機75萬千瓦,所發電量通過公司的配電網絡銷售給重慶萬州、涪陵、黔江等供電區域內的電力用戶。
三峽水利曾在2021年3月發布《“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了“打造以配售電為基礎的一流綜合能源上市公司”的全新戰略發展目標,明確了立足現有配售電業務,大力開展市場化售電、綜合能源和新能源三大業務的發展思路。
具體到儲能領域,三峽能源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到,將加強儲能技術運用,為用戶開展峰谷套利、分布式光儲、需求側響應等服務,探索充儲補用與市場化售電協同的商業模式。
3月9日,三峽水利方面人士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在儲能領域此前已有過項目投資,擁有一定經驗,但此前是用戶側儲能,這次則是電網側的獨立儲能項目。
去年8月,三峽水利曾公告披露,董事會會議同意下屬控股公司長電能源(廣東)有限公司投資不超過6192萬元在廣東省內建設用戶側儲能項目,項目涉及用戶15個,合計容量34.4MWh。
2021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和《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隨后,獨立儲能也進而正式作為市場主體登上舞臺。
根據平安證券今年1月的一篇研究報告,2022年國內儲能市場共計44GWh完成招投標項目中,其中獨立儲能項目占比達48%,與新能源配儲模式相比,獨立儲能收益來源更為多樣,潛力可期,有望成為國內大儲市場增長的新生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