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31 21:31:25
每經編輯|李澤東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1月30日,世衛組織在其官網上宣布,盡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轉折點,但目前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是世衛組織發布的最高級別警報。
據健康時報客戶端報道,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接受專訪。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6970
為何繼續維持新冠全球緊急狀態?
曾光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最近一周全球日均死亡人數將近1萬。站在全球防疫的角度來看,這則聲明更多是持比較慎重的態度,也符合中國實際,是可取的,并且是可以接受的。”
我國疫情傳播以及防控現狀如何?
曾光表示,“結合中國自身實際,目前80%~90%的人群自然感染后已獲得天然免疫,加之國內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0%以上的水平,中國的免疫屏障已經基本建立。雖然從短期來看,疫情形勢是安全的,暴風驟雨已經過去,但從中遠期來看,還存在很多變量。”
曾光進一步解釋,一方面,我國仍然面臨著XBB、BQ.1及其亞分支境外輸入的風險,尚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也依舊面臨著感染風險;另一方面,此次新冠疫情全面放開之后,不論是醫療救治系統還是公共衛生系統,都需要總結經驗。因此,中國要做出最終決策,除了要考慮疾病流行狀態、發病率和死亡率情況,還要綜合考慮到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以及國際交流等需要。
未來全球公認新冠不再構成緊急狀態有何條件?
曾光指出,“首要的判斷標準就是死亡率。因為新冠感染是持續存在的,若沒有新的病死率高的變異株出現,全球疫情形勢才會持續向好。世衛組織委員會呼吁采取長期公共衛生行動,是為了優先降低新冠發病率和死亡率,并不會把各個國家剛剛打開的大門再關上,目前全球防疫已經邁出一大步了,整體疫情形勢還是繼續向緩和的方向發展。”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新冠病毒長期存在,即使世衛組織未來有一天會解除新冠疫情緊急狀態,也需要同時發布提示,至少要像對待流感那樣,將新冠作為全球監測的重點傳染病,并指導各國建立常規監測系統。”曾光強調。
譚德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283612082
據新京報報道,當地時間1月27日,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召開第14次會議,討論新冠疫情是否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后,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遵循了委員會的建議,確認新冠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在聲明中稱,譚德塞總干事認可緊急委員會的觀點,即新冠疫情大流行正處于一個轉折點。他對委員會在謹慎過渡以減輕潛在負面影響的建議表示贊賞。
“當我們進入大流行的第四個年頭時,我們現在的處境肯定比一年前好得多。”譚德塞表示,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頂峰時期,每周向世衛組織報告的死亡人數超過7萬人。而到了去年10月,這一數字降到不到1萬人,接近新冠大流行以來的最低水平。
截至目前,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超過6.7億例,死亡病例超過670萬例。
“春節假期,疫情未出現明顯反彈,在整個流行過程中,未發現新的變異株,我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周報》)刊登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和監測數據概述》(以下簡稱《概述》)如此總結。
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趨勢。專家認為,該情況并非病毒本身發生變化,而是與先前大規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關,短期內病毒傳播速度會變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現高峰,但情況不會像去年年底一樣嚴重。
全國報告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 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于25日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各省份報告人群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趨勢。2022年12月以來,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檢測信息收集應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傳抗原檢測結果。結果顯示,各省份報告抗原檢測量較低,呈現逐漸減少趨勢。
據健康時報27日報道,對于新冠病毒感染率所呈現的下降趨勢,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癥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解釋稱,“新冠病毒傳播漸漸變弱,并非因為病毒本身有重要變化,而是社會面維持一定低水平傳播,鞏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絕大多數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體免疫,病毒有點‘傳’不動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健康時報客戶端、新華社、新京報、澎湃新聞、紅星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697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