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31 20:37:24
◎順鑫農業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億元至-5.2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公司或迎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虧損原因之一,是公司2022年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約6.50億元。
每經記者|可楊 實習生 上官新昕 每經編輯|文多
1月31日,順鑫農業(SZ000860,股價27.14元,總市值201.3億元)發布全年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億元至-5.2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公司或迎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營收層面,2022年順鑫農業預計營業收入為111.9億元至121.9億元,上年同期為148.69億元。
在業績預告中,順鑫農業將虧損原因歸于計提資產減值及疫情影響。其同日披露的公告顯示,順鑫農業2022年1-12月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約6.5億元。
1月31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順鑫農業董秘辦,其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房地產剝離計劃仍在推進,對于2023年的業績及白酒行業的預期,對方則表示:“不做預期。”
關于上市以來首次預虧損出現的原因,順鑫農業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受大幅計提減值及疫情帶來的影響。
順鑫農業表示,在報告期內,受疫情反復及區域房地產競爭加大、價格下挫的影響,公司出于謹慎性原則,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并對出現減值跡象的開發成本及開發產品擬計提跌價準備。同時受豬肉價格波動較大的影響,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庫存商品擬計提減值準備。
據順鑫農業同日披露的《關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順鑫農業2022年1月-12月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約6.50億元,其中庫存商品5586.15萬元,消耗性生物資產-571.31萬元,開發成本及開發產品約6億元。
從業績預告中的內容看,“開發成本及開發產品”主要來自公司的房地產業務。
從過往業績報告來看,順鑫農業旗下的房地產子公司北京順鑫佳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近年來已深陷虧損泥潭,2019年~2021年,順鑫佳宇分別虧損-3.39億元、-5.34億元以及-3.81億元;凈資產分別為-9.19億元、-14.52億元以及18.33億元。
2021年12月底,順鑫農業發布公告稱,為聚焦主營業務,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持有的北京順鑫佳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
2022年9月,在接受投資者現場調研時,順鑫農業方面也表示,鑒于公司地產業務資產體量規模大,整體剝離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聚焦主業退出地產業務是公司既定的戰略目標,公司退出地產業務的決心不會變。在主動去化的同時,也在尋求整體或部分項目剝離方案。
就房地產業務剝離的進展,1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順鑫農業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對房產業務的剝離在持續推進,不過對于何時完成剝離尚未形成具體的時間表。
在業績預告中,順鑫農業將另一個預虧的原因歸結為疫情造成白酒消費場景減少的影響。
從半年報來看,2022年上半年,順鑫農業的白酒(按行業分)收入為49.1億元,同比減少24.88%;屠宰業務收入10.64億元,同比下滑44.72%;其他收入5.45億元,同比下滑25.38%。
具體到白酒產品層面,2022年半年報顯示,順鑫農業的中、高、低檔酒營收全部出現下滑。其中高檔酒營業收入3.56億元,同比下滑55.2%,中檔酒營業收入7.32億元,同比下滑4.25%;低檔酒營業收入38.21億元,同比下滑23.2%。
順鑫農業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對于產品結構的調整一直在持續進行,未來同樣將堅持“純糧固態”與“新工藝技術”的“雙輪驅動”策略。2022年順鑫農業正式推出主打“純糧固態”的金標陳釀,基于新國標的同時,順應了消費升級趨勢。
圍繞順鑫農業在白酒業務層面的表現,1月31日,白酒專家蔡學飛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全國性市場,順鑫農業依然擁有廣泛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大眾酒消費市場,擁有壟斷性的市場優勢。同時他也表示,最近幾年,伴隨中國名酒化進程,順鑫農業也在全國市場深入發展,同時推動產品結構不斷升級。但他同時也表示:“從這一次的這個業績預報來看,確實受到疫情以及消費結構升級等多重影響,順鑫農業表現欠佳。”
蔡學飛進一步分析稱:一方面,順鑫農業正在積極適應中國酒類消費結構升級,大力發展中高端和次高端產品,這需要大量的前置性投入以及長期的市場培育,會消耗大量的企業資源,并且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短期內無法給企業貢獻銷量與利潤;另一個方面,則是疫情對于大眾消費市場影響特別明顯。疫情對于普通老百姓飲酒場景的封鎖,導致餐飲、商超等人員聚集性場所的消失,都直接沖擊和影響了大眾酒消費。
蔡學飛認為:“這張報表真實反映了順鑫農業作為大眾酒消費代表品牌的困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酒業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不可逆,未來整個中國酒的名酒化進程是大勢所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065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