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6 12:10:19
每經編輯|李澤東
“這是蘋果手表,測試一下蘿卜的心率,1分鐘之前,測試是79次/分。”4日,遼寧大連網友“老閉燈”發布了這個視頻。視頻中,桌上放有一根蘿卜,中間段位置類似人體佩戴手表一樣,放置有手表,該網友在手表界面點擊選擇“心率”后,界面隨即顯示“正在測量”,下方還顯示“79次/分(1分鐘前)”,十幾秒后,測試結果顯示,心率為68次/分,之后又跳轉為60次/分。
該視頻引發關注和熱議。網友質疑,這款手表也許不是正品。也有網友表示,科技真厲害,套在蘿卜上也能測出心率。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測紙巾,測出來心率80次/分。不過,多數網友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理。
據上游新聞報道,對此,蘋果官方客服人員回應記者稱,可能是電子設備比較靈敏,誤判為人體信號,從而測出結果,但不影響對人體相應指標檢測的準確性。
蘋果手表測出了蘿卜的“心率”。圖片來源:上游新聞
1月5日,該名發布視頻的網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自己的蘋果手表為Apple Watch Series 6,購于2021年9月,通過蘋果直營店的官方渠道購入,并向記者發來了相關的購票憑據,憑據顯示,他的這款手表購買金額為3399元。
對此,蘋果官方客服回應記者稱,如用戶發現類似情況,可聯系官方進行硬件診斷。首先打開手表配對相應的手機,找到設置,找到“隱私與安全性”,待官方發來相關診斷程序過后,會彈出一個彈窗,之后在“分析與改進”里,選擇“開始使用Apple支持”進行診斷,1-2分鐘就可以走完硬件診斷程序,就可以初步診斷手表感應器到底有無硬件上的問題。此外,如遇問題,也可通過聯系官方,來制定專屬的解決方案。
該客服人員還進一步表示,據了解,市面上一些智能手表產品或者手環,包括蘋果相關智能手表,也在玩偶、水果等物品上“測”出來血氧或者心率,可能是電子設備比較靈敏,誤判為人體信號,從而測出結果,但不影響正常佩戴手表情況下,對人體相應指標檢測的準確性。
相關技術人士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可能是電子設備傳感器靈敏度較高,不過只有蘋果的技術人員才最清楚產品自身的檢測技術邏輯。
據上游新聞此前報道,日前,很多人給火腿腸、香蕉、橙子測血氧、心率,都出現了不同的數據結果,引發熱議。
對此,數碼博主@Navis Li給出解釋:“血氧檢測的原理,就是利用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的紅光吸收比例不一致來實現的。其實就是一個設備有紅光LED和紅外光LED在補光,兩者波長不同。接著通過傳感器感知不同波長反射差,就能計算出血氧值,這個原理是非常成熟的,也相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選一個同樣可以反射兩種波長的物體,那么儀器也自然會老老實實根據模型去計算出血氧飽和度的數據。”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除此之外,數碼博主@吳師傅也給出了類似的答復:目前穿戴設備的血氧檢測的原理,是根據皮膚血管中血紅蛋白對紅光、紅外光的吸收量間接計算出血氧值。不過在一定條件下,部分物體的光學信號會呈現與人體皮膚血管相似的情況,會導致小概率的誤判為人體信息,從而導致計算出這些物體的血氧值,這不影響設備正常使用時檢測到的數據的準確性。
總結一下就是:當你放在手腕上測量,測出來的就是血氧值;而當你把火腿腸放在上面測量,測的就是火腿腸接收和反射出來的紅外線和紅光的差值。
記者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也給出了相關建議:手表手環等設備只要正常佩戴在手腕上使用,測得的血氧值就是有參考性的。任何設備都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按照說明書去使用,否則得到的數據就沒有參考價值。比如拿指尖血氧儀去測火腿腸或者香蕉等,它也會有相應的血氧讀數,但是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確,所以沒有參考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游新聞、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