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3 15:09:21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文末有福利~
11月3日,加拿大工業部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以及Zangge Mining Investment (Chengdu) Co Ltd等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
其中,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是中礦資源旗下子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是盛新鋰能香港的孫公司,Zangge Mining Investment (Chengdu) Co Ltd則是藏格礦業旗下子公司。
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0692551(圖文無關)
相關公司回應
據中礦資源公告,香港中礦稀有收到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關于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投資入股Power Metals Corp.國家安全審查結果告知函》:香港中礦稀有應在本告知函簽發之日90日內香港中礦稀有出售其持有的PWM股票,終止香港中礦稀有與PWM簽署的《包銷協議》,香港中礦稀有提名任命的董事辭職。
公司在加拿大投資的Tanco已經履行了加拿大國家安全審查程序。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對香港中礦稀有投資入股PWM的國家安全審查結果不會對Tanco產生影響。
受此消息影響,中礦資源盤中跌停,截至發稿跌幅收窄至9.62%,股價報85.05元,總市值389.48億元。
今年10月18日,中礦資源公告披露,近日,公司全資所屬公司Tantalum Mining Corporation Of Canada Limited(下稱“Tanco”)與加拿大上市公司Grid Metals Corp.(下稱“Grid”)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旨在就加拿大Donner湖鋰礦合作開發的可行性進行積極探討,并就潛在合作達成共識,具體合作事項將在Tanco與Grid簽署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協議中進一步明確。
據介紹,Grid于2016年從Tanco公司收購了Donner湖鋰礦項目,Tanco享有2%的凈冶煉收益的權益金(NSR),以及根據商業條款有權購買該項目礦石或精礦產品的權利。
中礦資源成立于1999年,不僅是世界最大銫銣產品生產商與供應商,還是中國電池級氟化鋰頭部企業、全球甲酸銫的唯一生產商與供應商、海外地勘技術服務的重要供應商。主營業務包括稀有輕金屬(鋰、銫、銣)資源開發與利用、固體礦產勘查技術服務和礦權開發。
作為國內第一批生產電池級氟化鋰及高純碳酸鋰的鋰鹽新貴,中礦資源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同時也是特斯拉電池級氟化鋰的主要供應商。
盛新鋰能董秘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對智利鋰業投資額折合人民幣約1億元,“更多的是一個產業鏈的投資,項目還在勘探之中,并沒有做實際生產,目前階段來看,還沒有構成重大的影響,公司也會密切關注后續進展。”
截至發稿,盛新鋰能股價跌0.11%,報45.3元,市值392億元。
據上海證券報,藏格礦業鋰板塊業務相關負責人回應上證報記者稱:“目前公司在加拿大當地并無鋰礦開發業務,公司今年入股的加拿大超鋰公司僅擁有阿根廷、加拿大鋰礦項目的勘探權,且入股金額不大,約為2000萬元。”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公司正與入股公司等積極溝通,了解相關事宜進展。
截至發稿,藏格礦業股價漲0.56%,報28.81元,市值455.32億元。
據界面新聞,加拿大近日更新外國投資規定,明確提到任何涉及關鍵礦產控制權轉移的擬議收購交易都可能受到國家安全審查。關鍵礦產對電動汽車、手機和風力渦輪機的生產至關重要。
加拿大政府表示,除了關鍵礦產,對專門從事敏感個人數據業務的公司的收購,以及涉及國有或受政府影響投資者的擬議投資,可能會正式啟動國家安全審查。
加拿大創新、科學和工業部長商鵬飛表示,加拿大政府將繼續采取必要行動,保護國家安全,同時對有利于加拿大就業和經濟繁榮的投資保持開放態度。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碳酸鋰進口量12526.51噸,同比增長250.97%,環比增長10.90%。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碳酸鋰合計進口量10.45萬噸,同比增長76.49%。
鋰資源越來越受重視
自進入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電動化的持續發展,全球市場對鋰資源的需求度極速攀升,而鋰資源的重要性也愈發受到各國的重視,擁有鋰資源的一眾國家紛紛意圖將鋰資源“國有化”提上日程。其中尤以智利、墨西哥以及阿根廷等國家動作最為頻繁。
今年4月,墨西哥議會批準一項法案,禁止向私人財團提供開采鋰礦的特許權。并在8月正式成立墨西哥鋰業公司,尋求通過該國有公司從鋰礦中賺取利潤,并將其打造為電池和儲能系統制造行業的基石。
秘魯礦業部長也曾表示,要給予鋰“應有的尊重”,將優先勘探和開發鋰礦;阿根廷經濟部已經宣布將考慮鋰國有化,以提高本國在鋰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參與度;智利方面則確定將于年底正式成立“國家鋰業公司”;玻利維亞鋰業公司的核心和外圍業務在持續拓展。
前段時間,醞釀了十余年的由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智利三國提出的“鋰歐佩克”概念再度回歸人們視野,三國因鋰礦價格頻繁波動,未來價格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準備建立類似歐佩克的“鋰歐佩克”組織以聯合指定鋰價,維護鋰價合理穩定,實現鋰資源經濟效益最大化。
據了解,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構成了所謂的“鋰三角”,三個國家的鋰礦產資源占全球的約65%。南美三國的鋰礦資源以鹽湖為主,其中大多是低鎂鋰比鹽湖(鎂鋰比低于8)。
從全球鋰礦資源的產量來看,2020年,全球鋰資源供給仍然以礦石鋰為主(占比59%),其中澳大利亞占比達到55%,是全球鋰原料主要供應國,南美三國的鋰礦產量達到全球總產量的29.5%。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袁東振評論稱,“鋰三角”國家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在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議定、資源供應等環節的話語權。此外,他還表示,鋰歐佩克有利于穩定鋰礦市場的供應預期,該組織一旦建立,將為國際鋰市場提供價格協調機制,對能源供應將產生積極影響。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財聯社、界面新聞、上海證券報、參考消息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