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文旅這十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已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2 21:14:29

          ◎十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1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5萬億元,年均增速12.1%,占同期GDP的比重從3.36%上升到4.43%,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文旅產業投資主體日益多元,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游領域得到了有效推廣和應用。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梁梟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文旅融合鋪就詩與遠方之路。

          從旅游地紛紛打造文創雪糕引領“舌尖上的文創”,到博物館用奇妙夜打開夜游經濟……文化創意正在源源不斷地向旅游注入活力,具備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旅游產品,有著更強的吸引力。

          文創雪糕成了眾多經典、博物館的“流量”擔當

          圖片來源:四川博物院微博、山西博物院微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繁榮發展,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文化和旅游產業體系逐步健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這兩年多,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旅游出現了很大的波動,但總體來看,其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支柱性地位并沒有發生改變。

          回首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國內旅游市場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國內旅游人次達到32.46億,國內旅游收入達到2.92萬億元。文旅產業融合激發巨大消費潛力,旅游演藝、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文化遺產旅游蓬勃興起,文博熱蔚然成風,國潮國風成為年輕人新時尚;“云游”“云展”“云演出”成為趨勢。

          市場更加細分,A級旅游景區數量十年間增1.35倍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十年的文化產業發展,可謂是“日出江花紅勝火”,這十年的旅游產業發展,可謂是“春來江水綠如藍”。我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在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1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5萬億元,年均增速12.1%,占同期GDP的比重從3.36%上升到4.43%,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而我國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2.75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06萬億元,年均增速5.0%,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更加鞏固。

          據繆沐陽介紹,我國文旅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十年來,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3.6萬家增長到6.5萬家,年營業收入從5.6萬億元增長到11.9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旅行社4.2萬家,A級旅游景區1.4萬個,星級飯店8771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逐步凸顯。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文旅業開啟高度融合。具有稀缺性、高流量等特點的文化IP與旅游結合,滿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

          過往十年的旅游市場越來越細分: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親子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郵輪旅游等各類主題游層出不窮。據測算,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量已超過30億人次。近年來,紅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長率超過11%,2019年達到14.1億人次。

          “文+旅”讓旅游產品供給日益豐富,激發大眾消費潛力,故宮口紅、各大景區的文創雪糕,均收獲好評。

          圖片來源:“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就地游興起,博物館藏品較十年前增長101.2%

          受疫情影響,近距離、短時間的“微度假”興起,文博游、古鎮游、民宿游、露營等休閑旅游方式快速升溫,國內旅游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長動能。

          露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其中,以博物館、圖書館等為代表的公共文化供給旅游方式,滿足了大眾的文化休閑需求。文旅部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博物館行業發展迅速,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文物藏品更加豐富。2021年,全國博物館平均每萬人博物館建筑面積243.85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24.2%;博物館藏品數量4664.83萬件/套,比2012年增長101.2%。截至2021年底,全國博物館機構數為5772個,藏品數量4665萬件/套;2012年全國博物館機構數為3069個,藏品數量2318萬件/套。

          博物館的服務效能不斷優化,展覽類型也更加豐富。2021年,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3.2萬個,比2012年增長58.7%;參觀人次74850.45萬,比2012年增長32.7%。

          “截至目前,我國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為世界文化多樣性貢獻了‘中國色彩’。”據饒權介紹,十年來,我國文化遺產資源家底逐步摸清。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備案博物館6183家;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余名;世界遺產56項,位列世界第二。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古籍熱”蔚然成風,國潮國風成為年輕人新時尚。

          十年來,全國美術館硬件設施情況有效改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展覽內容更加豐富,參觀人數穩步增長。2021年,全國美術館展覽個數達到7526個,全國美術館展覽參觀人次達到3515.84萬人次。每經記者注意到,2020年全國美術館突破600家。

          與此同時,全國公共圖書館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十年來,公共圖書館設施網絡體系不斷完善,圖書藏量不斷增長。2021年,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圖書館建筑面積達到135.5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73.3%;人均公共圖書館藏量0.89冊,比2012年增長74.5%。

          隨著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深入展開,眾人閱讀熱情高漲。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74614萬,比2012年增長71.8%;書刊外借冊次58730萬,比2012年增長76.9%。

          藝術創作持續繁榮十年,演出場次2276萬場

          每一部演出作品背后,都能展現一段歷史,傳承一段文化。

          不論是《偉大征程》《奮斗吧中華兒女》《我們的四十年》等唱響時代主旋律的重大文藝演出,還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沂蒙山》等點燃市場的舞劇、歌劇、話劇,都向市場展示著藝術創作的持續繁榮。

          《只此青綠》成都站巡演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每經記者注意到,十年來,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機構數和國內演出觀眾人次穩步增長,演出場次多達2276萬場,藝術表演團體增長了1.1萬家。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達到18370個,比2012年增加11049個。

          演出作品破圈離不開數字化助力。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廣泛應用于演出作品,能全面提升觀看效果,豐富作品形態。如線下沉浸式、互動式的文旅演藝體驗,線上各類“云劇場”等。

          民族舞劇《醒•獅》在疫情特殊時期,以直播形式,憑1元票價吸引340萬人次在“云端”欣賞,在業內掀起天花板效應。與舞臺零距離,讓藝術不設限的“云端演出”已走入主流視野。

          繁榮的藝術創作源源不斷地給大眾輸送精神食糧。這背后,是文旅產業投融資體系的不斷完善。

          據繆沐陽介紹,文旅產業投資主體日益多元,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游領域得到了有效推廣和應用。文化產品進出口連續多年保持順差,出入境旅游取得大幅跨越。2021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博覽會等平臺作用不斷凸顯,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持續推進,更多優質文化和旅游企業走出國門。

          民眾文化獲得感增強,文旅事業費連續3年超千億

          盡管受疫情沖擊,但文旅人的拼勁讓文旅業韌性十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遭受嚴重沖擊,我們努力助企紓困出實招,企業積極自救不‘躺平’,推動文化和旅游行業提振信心,企穩向好。”饒權說。

          為支持文游業高質量發展,這十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1年,全國文化旅游體育傳媒經費3986億元,比2012年增長75.7%。

          每經記者注意到,十年來我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不斷增長,自2019年起,該項費用連續三年超過1000萬元。且在財政支出的占重持續提高。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1132.88億元,比2012年增長95.6%。文化和旅游事業費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達到0.46%,比2012年提高0.079個百分點。

          十年來,我國文化市場以建設高標準文化市場體系為目標,市場主體充滿活力,文化產品豐富多樣,市場秩序日益規范,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增強。文化市場已經成為提供多樣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主渠道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文化市場經營機構19.1萬家,從業人員151.11萬人。

          隨著我國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行業管理也更加規范,有效推進市場環境優化、服務質量提升。截至2021年底,現行文化和旅游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累計232項,比2012年增加142項。

          完善體系下,大眾的文化獲得感和滿足感得到進一步提升。2021年,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機構設施建筑面積352.13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50.3%。十年來,全國群眾文化機構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文化服務惠及人次穩步增長,基層群眾文化獲得感和滿足感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文化服務惠及人次83289萬,比2012年增長89.1%。

          文中數據圖來源: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文中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5060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化和旅游部 經濟數據 旅游 文化傳媒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网址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色综合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