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治理“漂綠”現象,須完善ESG公募基金評級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7 10:57:23

          ◎“漂綠”本義是用以形容一些旅店經營者的行為——他們宣稱為減少對生態造成影響而鼓勵游客重復使用毛巾,實際目的卻是為了節約運營成本。由此,“漂綠”開始被用來形容消費品市場和服務領域的虛假環保現象,逐漸也被用來形容非環保型企業虛假鼓吹自己是環保型企業。后來,“漂綠”行為也開始出現在金融領域。

          ◎ESG投資“漂綠”對激勵企業綠色發展有不利影響?!捌G”獲得的短期效益會使更多的企業效仿,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如果企業選擇隱藏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數據,那么市場上的虛假信息將會越來越多,企業ESG披露報告也將缺乏公信力,長此以往不利于企業綠色發展。

          每經記者|黃宗彥    每經編輯|陳俊杰    

          作為近年備受投資者追捧的新興投資品種,ESG基金規模逐年上升。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規模達到2.74萬億美元,數量也從前一年的4153只增至5932只。但近期國際上不斷暴露的ESG基金“漂綠”現象,也引發業界關注。

          那么,“漂綠”現象的現狀如何,根源何在?有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存在什么危害?投資者如何應對和規避“漂綠”現象,有什么治理的舉措?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近日專訪了ESG領域權威專家、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教授。

          施懿宸表示,ESG投資“漂綠”將對經濟發展、投資安全以及激勵企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他建議,監管和資管機構可以從完善統一的ESG公募基金評級體系、加強ESG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程度以及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加強投資者對ESG投資的理解并且建立信任等方面,來應對和解決“漂綠”問題。

          多家資管機構面臨“漂綠”指控

          NBD:國際上ESG投資越來越火熱,但“漂綠”的現象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什么是“漂綠”?怎么看基金中的“漂綠”現象?

          施懿宸:“漂綠”是美國環境學家杰伊•韋斯特維爾德 (Jay Westerveld) 在1986年提出一個概念,本義是用以形容一些旅店經營者的行為——他們宣稱為減少對生態造成影響而鼓勵游客重復使用毛巾,實際目的卻是為了節約運營成本。
          由此,“漂綠”開始被用來形容消費品市場和服務領域的虛假環?,F象,逐漸也被用來形容非環保型企業虛假鼓吹自己是環保型企業。后來,“漂綠”行為也開始出現在金融領域。

          如果一個公募基金宣稱按照ESG投資原則進行投資,基金的名稱或者其投資標的中也出現含有表示ESG或與ESG相關的術語,而其ESG的評級過低,并且在一年中并未支持其多數(如70%)股東提出的有關ESG倡議或影響企業ESG政策的投資,那么就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漂綠”行為。也就是說,基金公司夸大或者虛假宣傳其產品滿足ESG中的標準,誘導客戶進行投資。

          NBD: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相關執法機構在調查和處罰基金“漂綠”的頻率顯著提高,能否通過一些具體案例,介紹一下當前公募基金“漂綠”現狀?都有什么“漂綠”的手法?

          施懿宸:《經濟學人》對全球最大的20個ESG概念基金進行分析發現,每家基金平均持有17家化石燃料制造商,同時也投資賭博、酒類及煙草行業,因此很難說這些基金是完全通過ESG投資實現了價值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多家資產管理機構面臨“漂綠”的指控,受到相應的處罰。如德意志銀行旗下DWS集團的ESG基金就被指控“漂綠”,并在今年5月31日遭到德國警方搜查,公司CEO在被搜查后宣布辭職。而早在2020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對DWS產品的可持續投資標準進行調查。

          除DWS之外,今年5月份SEC宣布紐約梅隆銀行的基金存在誤導性的ESG投資理念描述,并且在2018年至2021年有多項基金并未進行ESG質量審查,也沒有進行ESG績效分析和評分,最終因信披不當和不足被罰150萬美元。

          高盛的ESG基金也因其可能存在誤導性陳述,在近日受到SEC的調查。報道稱,高盛有至少四只基金被描述成“清潔能源”或ESG,并在2020年將其藍籌股基金重新命名為ESG基金。

          綜合來看,這些基金“漂綠”行為的具體表現包括:基金所投資產品的持倉與ESG投資理念相悖,在基金名稱或描述上存在誤導性概念,或者使用投資者不熟悉且難以理解的術語,以及基金ESG相關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科學、不透明等。

          “漂綠”影響經濟、投資安全和企業綠色發展

          NBD:相對說來,ESG投資是比較新的投資種類,從以上表現來看,這些“漂綠”行為如何界定也存在一定難度。那么,ESG基金出現“漂綠”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施懿宸:首先需要從資管機構本身來找原因。

          一般而言,與短期逐利不同,ESG投資是一種長期價值投資,所涵蓋的理念是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如果資管機構存在短視行為,圖求短期利益或僅把ESG作為“噱頭”,則會出現“漂綠”現象。這種行為也與資管機構的不道德、缺乏自律性相掛鉤,指向的是資管機構的道德問題和治理問題。

          此外,部分基金經理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投資者之上,只想通過“漂綠”基金擴大所管理的基金規模,而非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收益。

          從外因來說,當前沒有專門針對ESG公募基金的披露規定,對部分資管機構的不道德行為缺乏規范性的約束。

          其次,是相關各方的信息不對稱。資管機構屬于信息的優勢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包裝非ESG項目;而投資方和監管部門屬于信息劣勢方——難以精準識別ESG基金,也因獲取信息不足影響監管效率。

          NBD:顯而易見,“漂綠”行為越來越受到監管部門、市場以及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在您看來,“漂綠”現象對金融市場和投資者帶來哪些風險和不利影響?

          施懿宸:首先,ESG投資“漂綠”將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漂綠”使一些名不副實的金融產品混跡于ESG投資之中,導致資金投向不符合要求的領域,統計數據與實際發展不符造成資源錯配和浪費,與綠色發展背道而馳。此外,ESG投資的“漂綠”行為一旦曝光,將會打擊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信任,降低投資意愿,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ESG投資“漂綠”將對投資安全造成不利影響。ESG投資策略包括ESG整合、參與公司治理、國際慣例篩選、正負面篩選、可持續主題投資以及影響力投資,與環境表現、社會影響、公司治理能力息息相關。如果將ESG投資的管理方式運用到非ESG投資中,二者關注角度不同,會加大投資風險。

          第三,ESG投資“漂綠”對激勵企業綠色發展有不利影響。“漂綠”獲得的短期效益會使更多的企業效仿,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如果企業選擇隱藏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數據,那么市場上的虛假信息將會越來越多,企業ESG披露報告也將缺乏公信力,長此以往不利于企業綠色發展。

          治理“漂綠”須加強ESG公募基金信披

          NBD:我國的ESG投資正處于發展的快車道上,目前我國ESG公募基金的規模和數量是什么水平?

          施懿宸:截至2022年5月底,我國市場中帶有“ESG”名稱的公募基金產品已有20余只,合計規模超74億元。而包含新能源、環保、低碳、綠色等概念的“泛ESG”基金產品已達160多只,總規模超2000億元。

          “泛ESG”基金產品的數量和規模更大,其中環境相關的品種占比最大,達60%。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純ESG主題基金數量有明顯上漲,超過40%新發ESG基金為純ESG主題基金。

          NBD:應對ESG公募基金中的“漂綠”問題,為投資者建立一道保護線,也是中國ESG公募基金市場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此,您有什么對策建議?

          施懿宸:可以從三個方面建立應對“漂綠”的機制。一是完善統一的ESG公募基金評級體系。

          當前全球的ESG評級標準眾多且評價體系存在差異性以及主觀性,企業以及投資機構可能會傾向于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標準。這就導致ESG基金中一些并不可持續的因素被掩蓋,進而增加“漂綠”的風險。

          因此,中國可以借鑒國際市場分析指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國情進行修改調整,最終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ESG評級體系。這樣既增加ESG報告的客觀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漂綠”基金的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ESG評級體系時要避免使用單一的指標,否則可能會導致對于“漂綠”基金的認定出現偏差,即忽略ESG基金投資的多樣性。因此資管機構應按照招股書和其他披露中描述的方式進行管理,而非根據評級機構選擇的標準衡量基金的“綠色”程度。

          二是加強ESG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程度以及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ESG公募基金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以及ESG基金名稱和營銷規范方面的相關規定,而自愿披露可能會存在內容上的偏好和誤導。因此,中國可以借鑒海外市場陸續出臺的信披規定,并參考國際證監會組織理事會發布的ESG相關產品的監管建議——對于以ESG為重點的基金產品,投資機構應該披露如何應用ESG因素完成投資決策的過程,同時完善綠色清單。

          此外,我國可借鑒國際上獨立認證機構的經驗,建立相應機構,完善綠色認證制度。從先前的自愿認證變為強制認證,以此提高自身披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三是加強投資者對ESG投資的理解,建立信任。

          個人投資者應加強ESG投資的理解,學會辨別ESG評價體系,以此盡可能識別出“漂綠”基金。機構投資者可從多維度考察被投資企業的ESG指標以及相關表現,對被投企業以及投資組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更全面的評價。
          此外,投資者應對ESG在長期時間維度下的價值具有一定認識,從自身履行可持續發展責任的角度加強對ESG公募基金信心。

          在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監管部門和資管機構應協力為散戶投資者提高產品信息透明度,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相應評價信息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投資 價值投資 ESG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不卡精品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专区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