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4 21:54:03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原則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繼《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后,中部首個、全國第四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也是今年首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09341
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原則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上述復函提到,《規劃》實施要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長沙輻射帶動周邊城鎮發展作用,深入推進長株潭同城化發展,提升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支撐能力,更好助推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此外,湖南省要統籌做好規劃實施指導工作,健全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推動解決規劃實施中的突出問題,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做法。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作為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協同推進規劃實施,聯合制定年度計劃,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規劃》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程序報批。
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體制機制創新、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規劃》實施創造良好環境。
解讀:也是在今天(2月2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的批復。當中提到,彰顯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優勢和特色,以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為引領,優化多中心網絡化城市群結構,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空間樞紐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圖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眼下,在東南西北四大城市群包圍下,唯獨中部地區還沒有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城市群,也因此,長江中游城市群被視為最有力的競爭者。但從目前來看,城市群內部客觀存在著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的三個內部城市組團,三個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和程度參差不齊,總體來看都處于集聚發展的初中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還沒有能形成跨省域輻射帶動的中心。
早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就已明確提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快武漢、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眼下規劃獲批,長株潭將迎來屬于自己的“黃金機遇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后,中部首個、全國第四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也是今年首個獲批的都市圈發展規劃。
深圳打造“全球12小時”航空出行圈
2月23日,《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發布。規劃提出,構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深圳的目標是基本形成“全球12小時”航空出行圈,構建面向亞太、連接歐美澳熱點城市、銜接“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國際航線網絡。計劃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提升深圳及東莞東部、深汕特別合作區及河源等區域的航空服務水平。啟動深汕通用機場規劃選址工作,加強與惠州機場合作,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
長沙2026年建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據長沙晚報消息,《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的實施意見》于日前印發,提出立足大網絡、大通道、大樞紐,通過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區域交通一體化標桿城市、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智慧交通引領城市、行業治理現代化窗口城市等五張名片,經過五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基本具備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條件。
安徽:將“科大硅谷”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將“科大硅谷”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的示范工程,到2025年,“科大硅谷”匯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內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類優秀人才超10萬名;形成多層次基金體系,基金規模超2000億元;集聚科技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創服務機構等超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成為全國科技體制創新的標桿。
廣西:2025年前將新建20個通用機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用航空發展規劃(2021—2035年)》于近日印發,廣西在現有機場的基礎上規劃新增多個通用機場,在2025年前,廣西計劃新增南寧武鳴、柳州城區、玉林容縣、桂林恭城等20個通用機場,新增防城港、貴港和賀州3個運輸機場;在2035年前,還計劃新增南寧賓陽、河池城區、崇左寧明等多個通用機場。屆時,廣西將擁有21個通用機場、11個運輸機場、400條航線,現代化機場體系初步構建;年旅客吞吐量達4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35萬噸,基本實現地級市100公里范圍內享受運輸航空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布局示意圖(2035年) 圖片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為何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發改委詳解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通知,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2月24日,國家發改委舉行發布會,發改委價格司等部門負責人出席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不是要對煤炭實行政府定價,目的是在堅持煤炭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建立價格區間調控機制,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防止煤炭價格大起大落。
萬勁松說,從多年市場運行情況看,煤炭市場價格客觀上存在一個合理區間,當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時,煤炭的產供儲銷能夠平穩運行,煤炭、電力上下游能夠實現協調發展。當煤炭價格超出合理區間過度下跌或過度上漲時,都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危及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萬勁松強調,我國煤炭自給率超過90%,自有資源完全能夠滿足需求,上下游關系又長期穩定,明確價格合理區間、強化區間調控、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完全具備條件。這次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也是在總結多年來價格調控實踐經驗、充分考慮煤炭市場運行規律的基礎上,對煤炭價格機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在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調控領域的一項重大機制創新。
安徽去年常住人口總量略有增長,9.7萬人回流
2月22日,安徽省統計局發布2021年人口調查數據,安徽省常住人口為6113萬人,比2020年人口普查時增加10萬人,增長0.16%,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創“十三五”以來新低。
近年來,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長速度持續放緩——2015年至2021年,常住人口每年增加14萬人、22萬人、24萬人、19萬人、16萬人、11萬人、10萬人,分別增長0.23%、0.37%、0.40%、0.31%、0.26%、0.18%、0.16%。
在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人口的自然增長對常住人口增長的貢獻持續減弱,人口流動對各省常住人口增長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安徽省統計局分析,人口回流成為當地常住人口增長主因。
2020年人口普查時,安徽人口回流2萬人,2021年增加到9.7萬人,對常住人口增長貢獻率由18%上升為97%。放在中部六省,2021年安徽常住人口增量居第2位,僅次于湖北,其余四省常住人口均呈現負增長。
清華研究報告:京滬渝等8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指數最高
據上游新聞消息,2月24日下午,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指數研究報告》(2022)。
該報告基于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指標體系及權重分布情況,對全國59個城市進行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指數的測度和排序。
報告顯示,排名前30位的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指數平均得分為53.7分,其中杭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成都、重慶排名前八,指數得分位于60分以上,占比26.7%。
其中,杭州資源數字化配置對象得分較高,與其當地的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較為發達有密切的關系。重慶、成都和昆明等西部城市亦表現優異,與近年來這些城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并積極通過數字化手段拓寬政府和企業資產配置的渠道和范圍息息相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