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區 2022-01-20 20:53:18
◎2021年成都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優秀案例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印發《關于落實2021年度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清單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21〕539號),區知識產權促進服務中心結合實際,積極爭取改革試點,形成了《關于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的實施方案》《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揭榜申報書》。7月20日,申報書通過省、市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報經省政府同意,作為我省10項改革任務之一向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申報。9月17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下發《2021年度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揭榜清單通知書》,共批準82項國家全面創新改革任務(四川省獲批10項,成都市獲批2項),郫都區“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任務成功揭榜。
圖片來源:成都市郫都區供圖
一、建立知識產權綜合數據庫和集成服務平臺
1、縱向貫通知識產權數據匯集
導入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服務平臺專利、商標等數據,匯聚西南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四川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都市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各類知識產權相關數據。
2、橫向促進知識產權信息共享
全面歸集區級各部門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數據,集成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相關數據,建成知識產權綜合數據庫。
3、集成知識產權功能模塊
依托知識產權綜合數據庫,對郫都區雙創平臺進行提檔升級,增設專利預審、商標申請,版權登記、原創認證,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專利“授權預判”和產品“侵權預判”等功能模塊。
4、集成知識產權數字化服務
對相關部門全面開放知識產權數據資源接口,集成各部門知識產權申請和服務系統,推動知識產權縱向成鏈、橫向打通、數據共享和系統集成,服務知識產權申請、交易、保護、檢索、金融服務、產業導航等功能,實現知識產權辦理事項“一鍵申請、一網通辦”。
二、探索形成專利創造階段“授權預判”機制
1、建立專利授權預判數據分析機制
運用知識產權綜合數據庫,在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平臺上開設“授權預判”模塊,收集兩大領域提交的專利授權預判請求,通過對授權預判專利的檢索、篩選、分析,并將結果反饋授權預判申請企業,實現授權預判全過程服務。
2、建立專利授權三級預判機制
運用郫都區知識產權協會等行業組織力量,深入轄區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篩選優質科研團隊;充分發揮保護分中心專利預審員業務能力優勢,派遣專利預審員深入科研團隊,參與科研過程,幫助團隊從研究成果中挖掘形成專利技術;以知識產權專家服務團為依托,針對重點科研成果,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專利授權預判聯席會,完成專利授權預判。
三、探索形成產品“侵權預判”機制
1、整合“侵權預判”人才資源
整合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司法局、區知識產權局和區知識產權促進服務中心具有侵權判定能力的部門力量,充分發揮專業化行業組織、社會團體的技術支撐能力,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調查員制度。
2、建立產品侵權預判申報制度
鼓勵企事業單位在產品設計定型后,通過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平臺提出產品侵權預判需求,完成線上分析和評判,實現侵權的初步判定。
3、建立知識產權鑒定、侵權判定咨詢機制
對界定難度較大、數據庫難以明確評判的,派遣知識產權調查員深入企業實地開展產品侵權風險研判,根據風險程度,提出關于產品工業設計、結構、工藝以及實驗等方面的改進措施。
四、健全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
1、組建跨部門知識產權執法隊伍
聚集郫都區知識產權保護資源,整合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力量,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保護機制,加強信息通報、聯合培訓、業務研討,完善部門間重大案件聯合查辦機制,組建一支涉及知識產權全領域的專業執法隊伍。
2、建立行政司法銜接機制
針對重點領域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司法聯動,開展知識產權案件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商標、專利、版權、地理標志等侵權假冒行為,并對侵權單位、人員實施聯合懲戒。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托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優勢,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嚴格懲罰性賠償制度,探索將科技創新成果與知識產權審判深度融合的訴訟維權路徑。
3、健全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機制
強化郫都區知識產權權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發揮,引進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等工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代理、普法宣傳等工作,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
4、探索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建設
以區知識產權審判庭案件審理和知識產權執法隊行政執法情況為基礎,探索建立轄區企業知識產權誠信檔案和黑白名單制度,定期公布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信用狀況,對嚴重失信行為予以公示和聯合懲戒,對守信行為予以聯合激勵。
一、數據集成和平臺搭建工作推進情況
已與國家知識產權出版社達成合作,在原國家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中導入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服務平臺專利、商標、版權等數據,匯聚四川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都市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各類知識產權相關數據1.4億條,實現知識產權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同時,正與國家知識產權出版社深度對接,根據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內容,在平臺增設授權預判、侵權預判、知識產權數據檢索、投訴維權受理等功能模塊。
二、機制建設和協同保護工作推進情況
依托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省協四川中心專利預審專家資源優勢,探索專利“授權預判”、產品“侵權預判”和協同保護機制。一是選派專利預審員前置企業,深入科研團隊幫助挖掘專利技術,并對產品進行侵權風險研判,提出關于產品工業設計、結構、工藝以及實驗等方面的改進措施。截至目前,已深入頻可微電子等3家企業開展專利“授權預判”,對老肯醫療公司空氣消毒技術相關產品出具了侵權風險分析報告。二是與區級部門開展協同配合,聯合引進知識產權調解、公證等工作機構,組建擁有調解員、專業律師、行政執法人員的知識產權非訴糾紛調解隊伍,為企業提供維權援助、舉報投訴、政策咨詢等服務20余次。三是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版權原創認證平臺,整合區法院網上立案系統,強化版權作品法律保護,完成海霸王版權侵權等8個案件調解,為企業維權提供便利。
封面圖片來源:成都市郫都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