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2 20:14:49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每經實習記者 范芊芊 每經編輯 梁梟
今日(1月12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在成都拉開帷幕。在上午的主題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中梁發表了題為《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
朱中梁認為,各行各業都可以用數字孿生技術來對它進行一些生態的控制、管理、監測。其中在制造業領域,如果沒有數字孿生對現實生產體系的準確模型化的描述,所謂的智能制造實際上很難實現。
目前,我國各行各業的軟件尤其是工業軟件嚴重依賴國外。朱中梁談到,國外軟件存在安全隱患,進口軟件需要花費高昂的資金等都是目前我國軟件行業存在的憂患。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中梁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發表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數字孿生這一聽起來極為科幻的名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及。簡單來說,數字孿生即以數字化手段在虛擬信息空間構造出一個與物理實體相對應的數字形式的“雙胞胎”。
在數字孿生技術中,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是如何互動的?“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中間要構成一個閉環,在工作中通過傳感器等對物理空間的各種數據進行感知,實時監測有沒有什么異常情況,提供到虛擬的仿真里,建模后進行分析、處理,得出一個糾正的決策,此決策最后要再回到物理空間里面來。所以是這么一個循環的過程。”朱中梁說道。
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氣、城市管理、制造業等。朱中梁認為,各行各業都可以用數字孿生技術來對它進行一些生態的控制、管理、監測。現在一些城市正在嘗試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城市管理,監測哪個地方擁擠,或者哪個地方有什么險情。
其中,工業制造領域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被提及得較多。“在工業領域,我們經常會想怎么樣把物理世界反饋到數字世界里面來,形成有回路反饋的全生命周期跟蹤,如果沒有數字孿生對現實生產體系的準確模型化的描述,所謂的智能制造實際上就很難實現。”
而數字孿生技術中,軟件是三大必備條件之一。在朱中梁看來,軟件已成為驅動數字孿生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軟件與其他的新技術、傳感器等聯系到一起,才能保證數字孿生的實時性、閉環性。”
目前我國應用的軟件,尤其是工業軟件主要還是國外軟件為主。朱中梁坦言,從研發的技術難度來講,工業軟件涉及學科較多,包括力學、材料學、軟件工程學等,想做出一個好的軟件是非常難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軟件尤其是工業軟件國產替代化的步伐就應該放緩。
朱中梁談到過于依賴國外軟件存在幾大憂患:進口軟件被卡脖子的事不可避免,國外軟件存在安全隱患,進口軟件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軟件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在加快。朱中梁列舉了一組數據:2020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8萬億元,2021年1月份到10月份,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了76814億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朱中梁說道。
在朱中梁看來,目前我國軟件行業發展還存在軟件國產替代化重視程度不夠、軟件開發工具國產化迫在眉睫、軟件專業人才的素質和數量培養力度不夠等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