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能源專家周大地:LNG價格較低位上漲七八倍,相當于油價200美元/桶水平,建議必要時對國內氣價、熱價進行適當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6 08:53:59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今年以來,英國天然氣批發價格已上漲超過250%,僅8月以來就上漲70%……

          今年7月僅有13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抵達歐洲,歐洲天然氣儲存量處于多年來最低水平……

          冬天即將到來,在這個當口,氣價大漲卻成為席卷全球的關鍵詞。

          在歐洲,荷蘭和英國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電價也不斷飆升;而在亞洲,近期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重要指標刷新了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日本、韓國兩大進口國也掀起了天然氣搶購潮。

          2956086841807197184.jpeg

          過去一直帶著“低價”標簽的天然氣,為何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上漲?面對全球范圍內的天然氣漲價,我國又應該如何應對?

          就上述話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能源研究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進行了專訪。


          5949576007200814080.png

          漲價原因:“恐慌型”購買加劇天然氣價格上漲

          7159184616464249856.png

          NBD:在您看來,當前全球天然氣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的關鍵原因何在?

          周大地:全球天然氣價格上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主導因素。

          1828653324969893888.jpeg

          能源研究專家周大地 圖片來源:受訪者

          一是一些西方國家帶頭大規模發行貨幣,與此同時,這些西方國家的國內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生產,也就是說,他們會拿著這些“票子”在全球范圍內買東西。這種大規模發行貨幣自然就可能引起通貨膨脹。

          由于這些西方國家的貨幣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因此這種通貨膨脹一定會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并且這種通貨膨脹首先會表現在天然氣、石油、煤炭等一系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的生產商能夠獲得好處,因此他們會覺得“何樂而不為”。

          二是去年全球范圍內疫情非常嚴重,今年雖然疫情有所反復,但從目前情況看,疫情繼續惡化的可能性也不大。對于很多國家來說,這意味著要逐步放松防疫措施,交通用油、工業用氣等方面的消費有恢復的趨勢。

          這兩個因素相疊加,對當前的天然氣價格走勢就產生了很大影響。

          當前能源市場的價格引導機制對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也有明顯影響。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市場的價格走勢主要是看未來趨勢,根據當前的情況判斷,未來能源消費肯定會上漲,而能源的生產卻不一定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從這一點來看,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價格受到期貨市場的引導尤其明顯。石油市場是典型的期貨引導,天然氣則是既受現貨價格影響,也受期貨價格引導。

          期貨價格的引導會進一步放大供需之間趨勢性變化的幅度。比如說,對天然氣的需求可能增長2%,但體現在價格上可能會上漲20%~30%。賣方通過不斷的價格探索,探尋買方可能承受的最大價格上漲幅度,這就是期貨定價的特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源領域很可能出現“跟風購買”的狀態。比如說,市場上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了10%~20%,買方是否要行動?

          在很多情況下,買方會跟著購買天然氣,因為他們可能會擔心未來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將超出10%~20%,如果現在不買,那么今后天然氣的價格或許將漲到無法承受的地步。

          這樣一來,就放大了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上漲趨勢。這可以說是一種“恐慌型”的購買行為。

          上面我們也提到,一些西方國家帶頭大規模發行貨幣,這樣一來,市場上的“活錢”也非常多,投機性會比較強。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儲蓄的收益率非常低,為了保值,握有大量流動資金的人自然會把流動性投向股市、大宗商品等可以吸引熱錢的地方,而不會存在銀行。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除了天然氣漲價,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多數基礎原材料也都在漲價,芯片等關鍵元器件的價格也出現大幅度上漲,乃至出現普遍缺貨。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形成了各類大宗商品的普漲態勢。

          在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再加上作為北半球天然氣消費高峰期的冬季馬上來臨,就更加劇了天然氣價格的整體上漲。


          971008373527948288.png

          漲價現狀:LNG漲幅高于管道天然氣

          日本、韓國受影響最大

          408965337825553408.png

          NBD:我們注意到,近期在全球范圍內,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最為明顯,您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周大地:首先,當地天然氣終端價格呈現的是“隨行就市”狀態。價格并不是一直處于一個固定的位置,只要市場上的天然氣價格一上漲,社會上具體使用的天然氣價格就受到傳導影響。

          第二是歐洲當前天然氣用于民用的比例很高,一方面主要是用于冬季采暖,已經基本上不存在燒煤采暖的情況;另一方面歐洲天然氣在發電領域的使用也比較普遍。

          如果出現天然氣等燃料價格上漲的情況,首先會對當地百姓過冬有明顯的影響,同時,對歐洲國家來說,天然氣價格上漲,電價也會跟著上漲,兩方面因素一疊加,歐洲百姓為了過冬可能要多花上千歐元,這對當地居民的生活來說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NBD:在您看來,當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的趨勢是否會擴散到全世界其他區域?

          周大地:在我看來,雖然新聞報道上看歐洲國家對天然氣價格上漲反應比較強烈,但其實從氣價上看,不一定是歐洲國家漲得最厲害。

          歐洲國家主要依靠的是管道天然氣,但從當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最貴的還是液化天然氣(LNG)。

          有人測算過,如果把LNG的熱值折算成等量汽油的話,當前LNG的價格相當于油價上漲到200美元/桶的水平。不少地方LNG價格已經比之前高出了七八倍。

          7340211621711325184.jpeg

          而LNG最主要的消費市場是亞洲特別是東亞。像日本、韓國等國家及一些地區,其天然氣供應主要依靠海運的LNG。日本是一個島國,不具備鋪設天然氣管道的條件;韓國也受地緣政治等影響很難鋪設天然氣管道,所以只能依靠LNG。

          事實上,LNG之所以真正能夠形成商業市場,也主要是靠日本和韓國的拉動,因為天然氣發電效率高,而且相對干凈,居民生活也需要燃氣。當然,LNG的價格本身就是各種天然氣里最貴的,即使能夠做長期協議價,對降低價格效果也比較有限。

          對于我國來說,我們的天然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從俄羅斯或者中亞來的管道天然氣,這部分天然氣主要是長期協議價,不大可能會出現短期內迅速上漲的情況,而且管道天然氣的價格大多數情況下也比LNG便宜。

          3832959817413656576.jpeg

          不過在另一方面,我國通過各個港口進口的LNG在天然氣來源占比中也比較高。因此,國際天然氣價格高企,特別是LNG價格高企,還是會對中國天然氣供應尤其是冬季供氣產生直接的影響。

           

          1950013620028843008.png

          價格傳導:國產氣難全部消化進口氣價上漲

          建議適時調整氣價、熱價

          3583144907949954048.png

          NBD:當前,我國天然氣供應形勢如何?面對全球性天然氣價格上漲,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周大地:當前我國的國產天然氣要占到天然氣總體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剩下來就都是進口天然氣,大約相當于整體消費量的40%多。

          1647635103093458944.jpeg

          而在這40%多的進口天然氣中間,又大概有一半是走長協價格的管道天然氣。它的價格傳導會比較滯后,但也不可能避免。畢竟在國際天然氣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再維持之前較低的協議價就基本上是“白送”了,所以天然氣的供應方一定會想辦法避免這種情況。事實上,這種長協天然氣本身也有調價機制。

          從一般情況看,國產天然氣對緩解國內市場整體氣價上漲將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國內天然氣的成本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上升。不過目前我們已經有近一半的天然氣來自國外,進口氣價如果出現大幅度上漲,我們也無法消化這么昂貴的進口天然氣價格,很難阻止整體天然氣價格的上漲。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我認為,首先當前的氣價、熱價還是有必要進行調整、變化。

          2800989967608172544.png

          短期來看,我們的電價恐怕不可避免要上漲,我們的熱價也應該要有相應的變化。冬季即將到來,我們有保供的需求,不能影響到基本民生用氣,群眾的采暖質量需要得到保障。

          但要保障民生,需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補貼來解決這一難題,因為補貼資金歸根結底還是通過稅收等各種方式征收上來的,也是大家一起貢獻出來的。我國也不可能通過“印鈔票”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會制造出通貨膨脹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在煤炭領域,因為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煤價上漲,電廠一方面買不起高價煤,一方面電價又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如果不對電價進行調整,那么對電廠來說,多發電就意味著多虧損。同時,冬季進入供暖期,如果供熱價格還繼續維持在低位,那么多供熱也意味著多虧損,只能依靠補貼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何很好地引導這種價格短期波動,確實還是要多想一點辦法。

          我們要看到,當前天然氣價格上漲有輸入性通脹的背景,因此我們就要在輸入性通脹的“隔離”上下功夫。

          現在,我們的出口順差很大,中國維持了世界上大量二級產品、三級產品的供應。在此過程中,我們大量進口鐵礦石、有色金屬、石油產品等基礎原材料,生產出了大量制成品。但在基礎原材料價格漲得如此之高的時候,我們是否還需要維持大規模的制成品出口就需要重新考慮。尤其是某些領域的制成品出口可能還有一定補貼,在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種狀態就不太符合經濟規律了。


          4786274654559493120.png

          應對策略:推進汽車電動化減少油氣進口

          價格炒作將觸及“天花板”

          9076332769037602816.png

          NBD:近期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價格接連上漲,是否會對我們推進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進程產生積極影響?

          周大地: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傳統化石能源的能源安全問題。就當前情況看,化石能源的能源安全痛點已經不再是“有沒有”,而是“貴不貴”。

          1187289129331060736.jpeg

          河北唐山曹妃甸LNG項目第一階段工程儲罐建設施工現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歷史上看,由于軍事和地緣政治矛盾,全球范圍內能源禁運和斷供的情況的確發生過。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歐佩克國家對歐美國家和日本推動了所謂的石油禁運,曾經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因為這些歐美國家石油主要依靠進口,也沒有很多儲備。在這種背景下,國際油價一下子就抬高了三四倍。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的發生,后來經合組織就牽頭成立了IEA,也就是國際能源署。成為這個組織成員的經合組織國家,如果石油依賴進口,那就要保持一定數量的石油庫存,即不低于其90天石油進口量的石油存量。

          這樣一來,如果石油生產國搞石油禁運,對石油進口國可能就不會再造成那么大的沖擊。在物理上切斷石油供應的情況至此就很少發生,能源安全“有沒有”的問題似乎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

          而在這之后,能源安全的關鍵就在于“貴不貴”:只要肯花高價,就一定能買到能源,但是這么高的價格對許多用戶來說是不能承受的,會產生很大的經濟負擔。

          以現在的情況為例。長期以來,石油價格一直處于大幅度的價格波動中,現在長期低于石油價格的天然氣價格也出現了明顯上漲,LNG的價格甚至還超過了石油價格,這樣一來,對用戶的經濟影響就非常直接。

          1534504515598482432.png

          這也意味著化石能源的能源安全,主要體現在經濟安全上。如果出現大幅度的基本燃料價格上漲,就會對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是否意味著大家有更強的動力去做新能源的替代?對此有兩種觀點,一是因為氣和煤不夠用,主張回過頭去再大力發展煤炭、油氣等傳統能源,把能源短缺的責任怪到能源轉型和發展低碳能源頭上。

          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全球范圍內新能源用得還是不夠多,沒有能夠穩定地大幅度替代化石能源,所以在全球通脹的壓力下,化石能源的價格自然而然“蹦”了起來。

          畢竟,石油和天然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它不可避免會出現在大宗商品市場上。而對風、太陽光收費顯然是不可能的,風能和太陽能也很難受到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NBD:目前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又會對各個國家包括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形成哪些影響?

          周大地: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還是需要一步步走,我們不可能說今天一著急,就馬上加快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來解決現實問題。

          我們需要用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基本上替代掉化石能源。但我們做不到今年煤、氣價格上漲,就馬上把這些傳統能源替代掉。

          當然,化石能源還是會受到資源的限制,而且會受生產能力或者市場波動的重大影響。因此,從原則上說,我們還是要加快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速度,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技術配套工作。比如說,我們的電動汽車使用如果比較多,那么我們進口的石油就會相對比較少。這個邏輯在天然氣領域同樣成立。

          同時,一旦我們的天然氣用量減少,進口壓力也會減小,對世界市場來說就會形成一個重大的信號——我們的天然氣進口量不再增長,甚至持續下降,這意味著天然氣價格的炒作碰到了“天花板”,沒法再繼續漲上去。而且這不一定要等到30年以后才見效。

          我們的能源革命也要加快,節能減排、節能降耗要抓得更緊。這需要依靠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依靠大量出口低價的高耗能產品拉動經濟,要推動生產的高質量發展,要聚焦于發展高附加值行業。

          在全球出現資本泡沫和通貨膨脹的背景下,我們不能沉迷于出口高耗能的低附加值產品,掙“打工錢”。可能出口這些高耗能產品會取得5%的利潤率,但別人光靠“印鈔票”就能獲得10%甚至20%的利潤率,這樣一對比,可以說是相當不劃算的。

          有些觀點可能覺得,同之前“生產一噸鋼的利潤買不了一瓶礦泉水”的低附加值時代相比,我們現在生產的制成品利潤空間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要注意到,我們多數工業制成品領域依然并非是高附加值行業。

          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發展服務業等行業,利潤率還是要高得多。我們過去鼓勵某些來料加工等低附加值出口行業的政策,比如說出口退稅、投資優惠等,也要作出調整。

          我們的高耗能、高排放“兩高”項目也需要下決心加以控制,不能依靠普遍限電甚至“一刀切”停電的方式來解決。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時強調,現階段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繼續增長,供給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著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給能力。要結合近期應對電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況,深入測算論證,研究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

          從這個角度上講,這次會議也為我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能源碳達峰實施方案等定下了總的基調。

          記者:李可愚

          編輯:陳旭

          排版:陳旭 馬原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在线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 日本精品第一视频在线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