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1 15:59:15
◎假期里美國默沙東宣布新冠口服藥物莫努匹韋獲得重大進展,臨床數據顯示,它將輕度/中度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降低50%。且其成本較為低廉,在價格上具備優勢。但莫努匹韋絕非“新冠萬能藥”,比如它對重癥患者的效果就不如人意。
◎除了莫努匹韋,君實生物、開拓藥業、騰盛博藥等藥企也在近日公布了其新冠治療藥物的最新進展。與此同時,新冠疫苗概念股近來出現明顯下跌。
◎但專家、分析師認為,“歸根結底,要解決病毒的問題,都是要靠疫苗的”,“疫苗、中和抗體與小分子藥物,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各有優勢。未來,新冠疫苗加特效藥物的配合有望成為對抗新冠的理想解決方案”。
每經記者|孫嘉夏 每經實習記者|許立波 每經編輯|文多
國慶長假后,A股新冠疫苗板塊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明顯,康希諾-U(688185,SH)、智飛生物(300122,SZ)、沃森生物(300142,SZ)兩天均下跌超過8%。
業內普遍認為,新冠疫苗股走弱與假期里美國默沙東的新冠口服藥物莫努匹韋(Molnupiravir)獲得重大進展有關,美股及港股中相關概念股已然先行一步下跌,市場對A股的補跌也早有預期。
不過,多位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市場對莫努匹韋等小分子治療藥物或存在過度反應的情況,莫努匹韋實際上并不能完全取代疫苗,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疫苗、中和抗體與小分子藥物更多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
據報道,當地時間10月1日,默沙東公布了其口服抗新冠藥物莫努匹韋的III期臨床數據,在初次接受治療的775名患者中,每天服用莫努匹韋兩次、連續服用五天的人,其在接受治療的29天內的住院率為7.3%,且死亡率為零。相比之下,使用安慰劑的患者組住院率為14.1%,并有8人死亡。從有效性上看,莫努匹韋將輕度/中度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降低50%,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安全性數據則顯示,莫努匹韋組的副反應發生率(12%)與安慰劑組(11%)相當。
基于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的建議和與FDA的溝通結果,默沙東決定提前終止III期研究,并將盡快向FDA提交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同時也將盡快向全球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提交上市申請。
莫努匹韋是由默沙東與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聯合開發的一款核苷類似物。從治療原理上看,莫努匹韋經體內代謝后酯鍵水解,可得到核糖核苷酸類似物NHC(β-D-N4-羥基胞苷),在病毒復制時取代正常的核糖核苷酸,之后產生有缺陷的RNA拷貝,從而降低了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同時起到阻斷病毒傳播的效果。
而莫努匹韋之所以能夠震動資本市場,或是由幾大因素所致。一是相比目前已獲緊急使用授權的新冠抗體藥物,莫努匹韋作為一種小分子藥物,其成本更為低廉,在價格上具備優勢;其次是莫努匹韋在給藥方式上具有顯著優勢,患者也更愿意接受口服的治療方式;此外,如果說外界對新冠疫苗的顧慮主要集中在其對變異毒株的有效性上,那么莫努匹韋已被證明在不同的病毒變體伽馬(Gamma)、德爾塔(Delta)和繆(Mu)中均顯示出一致的療效,這意味著默沙東的口服新冠治療藥物對困擾新冠疫苗已久的病毒變異問題也有較好的表現。
定價方面,在今年6月默沙東與美國政府達成的采購協議中,美國政府承諾在藥物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或上市批準后,采購約170萬個療程合計約12億美元的莫努匹韋,據此計算,莫努匹韋平均每療程約706美元。產能方面,默沙東也在其官方網站上稱,預計到2021年底能夠生產足夠1000萬個療程使用的藥物,2022年還將繼續加大藥物供應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盡管口服小分子藥物在給藥方式、用藥成本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莫努匹韋也并非傳言當中的“新冠萬能藥”那么神乎其神,比如它對重癥患者的效果就不如人意。今年4月,因數據不及預期,默沙東就曾宣布終止莫努匹韋在重癥住院患者中的II/III期研究。
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相對莫努匹韋來說,中和抗體的有效性更高、療效更強,對比較重視療效的醫生和患者來說,中和抗體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據了解,新冠治療藥物大致可分為中藥、化藥、生物藥,其中生物藥包括抗體、多肽等,在研發上主要以化藥和抗體藥為主。目前,國內已經上市或者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治療藥物品種并不多,但已有多款藥物處于關鍵臨床階段。
隨著莫努匹韋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也有部分藥企在近日公布了其新冠治療藥物的最新進展。
10月4日,君實生物-U(688180,SH)宣布與旺山旺水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承擔口服核苷類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VV116在全球范圍內的臨床開發和產業化工作。
圖片來源:君實生物官網截圖
同日,開拓藥業-B(09939,HK)也公告稱,普克魯胺治療住院新冠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已在美國的臨床中心完成首例患者入組及給藥,值得注意的是,普克魯胺也是全球唯一一個進入III期注冊性臨床試驗用于治療新冠重癥患者的小分子口服藥物。
圖片來源:開拓藥業公告截圖
騰盛博藥-B(02137,HK)在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的ACTIV-2三期臨床研究取得積極數據的基礎上,于10月10日披露,向FDA遞交了新冠中和抗體BRII-196/BRII-198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其他國內企業開發的中和抗體,如綠葉制藥的LY–CovMab、濟民可信的JMB2002、復宏漢霖的HLX70尚在早期臨床階段。
圖片來源:騰盛博藥公告截圖
中和抗體不但可以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患者,而且能夠作為預防性療法,給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人群提供被動免疫能力。對比疫苗,中和抗體的優勢則在于注射后能夠立即生效,并且對免疫應答缺乏的患者也一樣行之有效。
此前,君實生物CEO李寧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多家媒體的采訪時曾表示,理論上來說治療性的抗體應該都是作用于已經確診的病人,但在適應癥的拓展以后,本來治療的用途得到了進一步拓寬,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預防。
他舉例:“比如一架飛機中,發現有確診病人,目前的措施就是把剩下的乘客隔離,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其余乘客注射中和抗體藥物。因為他們是高暴露人群,并且已經在密閉空間有一定的暴露,特別像德爾塔病毒傳播的速度和半徑相對比較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特殊情況或者體征的乘客,比如年齡大、抗感染能力低,就不用坐等他們生病后,再去治療,立刻打中和抗體,可能就不會生病。”
針對莫努匹韋的到來,其他抗疫概念股“先跌為敬”,似乎這一口服藥的橫空出世已在宣告疫苗時代的結束,但這更像是大眾認知上的誤區。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稱,盡管小分子抗病毒藥物能夠對病毒的復制以及病毒進入細胞的過程進行阻斷或者抑制,從而起到抗病毒的治療效果。但小分子藥物無法徹底殺滅病毒,治愈的最終途徑都是通過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最好的保護是讓免疫系統形成對病毒的長久記憶性,因此疫苗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果新冠病毒能有像克流感這樣的特效藥,可能會發揮一定作用。但歸根結底,要解決病毒的問題,都是要靠疫苗的。”
此外,也有醫藥行業的分析師向記者指出,新冠疫苗與治療藥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按照先后順序,整個疫情的防控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預防,第二個階段暴露預防,第三個階段是確診后治療。針對這三個階段有不同的手段應對,預防階段作為首要陣線,主要仰賴于新冠疫苗,暴露后預防則主要依靠部分中和抗體,確診后治療則以中和抗體和小分子藥物的治療為主。
據此,上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疫苗、中和抗體與小分子藥物,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各有優勢。未來,新冠疫苗加特效藥物的配合有望成為對抗新冠的理想解決方案。”
今年6月以來,德爾塔病毒等變異株帶來的新一輪疫情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公眾對接種第三針疫苗的討論日漸升溫,在部分區域新冠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也已陸續啟動。
10月9日,安徽省蕪湖市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蕪湖市南陵縣已開始新冠疫苗加強針次接種。此前,蕪湖各縣(市)區也陸續啟動加強針接種,如鏡湖區、弋江區、灣沚區、繁昌區。
10月10日起,廈門市也將針對12歲以上,已經完成兩劑次滅活疫苗或一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滿6個月的人群,啟動加強免疫接種。另外,福建省晉江市已正式啟動高風險人群的加強免疫接種工作,為接種第二劑滿6個月的重點人群開展第三劑疫苗接種。
從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看,新冠疫苗儼然已成為各疫苗公司新的業績支柱。如今,加強針的落地也意味著新冠疫苗的供需拐點或尚未達到。
據國信證券研報測算,按照現階段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僅能維持6個月到1年左右的情況,要滿足全球人口達成初步群體免疫,再加上每8~10個月對全球80%以上人口進行加強免疫的條件,預計在2022年底新冠疫苗可達到供需平衡,之后每年約需要80億劑穩定加強免疫需求。
反觀新冠特效藥方面,以吉利德科學的瑞德西韋為例,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正式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2020年H2實現銷售收入28.11億美元,2021年H1實現銷售收入22.85億美元,也同樣表現出市場對于新冠藥物的強烈需求。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