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08 17:43:45
◎今日保險股全線上漲,板塊指數大漲超過5%。具體來,截至今日收盤,中國太保(601601.SH)上漲7.96%、中國平安(601318.SH)上漲7.73%,此外,中國人壽(601628.SH)、新華保險(601336.SH)均上漲5.03%,中國人保(601319.SH)上漲2.96%。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10月8日,A股各大指數集體高開,但其后走勢有一定分化。值得一提的是,沉寂已久的保險板塊集體大漲,截至收盤,中國太保(601601.SH)上漲7.96%、中國平安(601318.SH)上漲7.73%,此外,中國人壽(601628.SH)、新華保險(601336.SH)均上漲5.03%,中國人保(601319.SH)上漲2.96%。
截圖來源:東方財富官網
今年以來,保險股表現整體弱于指數,以中國平安股價跌幅最深,最大下跌約50%。
對于中國平安上演“絕地反擊”,罕見大漲超過7%,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主要就是華夏幸福的債務處理方案超預期,帶動平安股價的修復。根據節前公告,華夏幸福初步擬定債務重組計劃,華夏幸福復牌漲停。此外,上述分析人士還表示,“對于四季度的長端利率判斷預計為震蕩向上,對保險股偏利好,而當前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因此表現比較突出。”
在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后,華夏幸福公告稱,在地方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初步擬定了債務重組計劃,并與債權人就債務重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溝通。根據方案,公司2192億元的債務清償,主要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通過出售資產帶走金融負債、優先類金融債務清償、以資產設立的信托受益權份額抵償等方式,具體而言:
1、賣出資產回籠資金約750億元;
2、出售資產帶走金融債務約500億元;
3、優先類金融債務展期或清償約352億元;
4、現金兌付約570億元金融債務,即出售資產回籠資金中約570億元用于兌付金融債務;
5、以持有型物業等約220億元資產設立的信托受益權份額抵償,即以公司約220億元有穩定現金流的持有型物業等資產設立信托計劃,并以信托受益權份額償付相關金融債務;
6、剩余約550億元金融債務由公司承接,展期、降息,通過后續經營發展逐步清償。展期屆滿后,根據企業后續經營情況,可協商直接清償或繼續展期。
根據中國平安的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其他權益調整金額為359億元,對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208億元,對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61億元。
今年8月,平安集團聯席CEO姚波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對華夏幸福撥備占所有風險敞口比例達60%以上,并在河北省政府的帶頭牽動下,與華夏幸福一起進行風險防范化解。平安作為債委會的委員之一,會根據整個風險化解的進展,根據下半年情況調整撥備計提計劃。如果情況好轉,可能不用繼續計提,甚至還有轉回的可能。如果情況沒有明顯好轉,或者債務化解方案明確后,平安可能會繼續評估是不是需要再進一步計提撥備。
華夏幸福今日復牌后一字漲停,在此利好帶動下,中國平安放量大漲,截至收盤,股價收于52.1元/股,漲幅為7.73%,創下一年多來最大漲幅。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華夏幸福的債務處理方案超預期,帶動平安股價的修復。
在中國平安強勢帶動下,今日保險股全線上漲,板塊指數大漲超過5%,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人保等集體走強。今年以來,保險板塊已數月連續走弱,板塊自去年高位一度近乎腰斬。截至9月底,保險板塊下跌超35%,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約30個百分點。
截圖來源:東方財富官網
對于今年保險股股價持續下行,此前有券商分析認為,既包含了短期因素影響,也反映了市場對長期增長看不清的擔憂。短期來看,重疾炒停對客戶的大幅透支是當前保單銷售持續不及預期,代理人數量的缺口以及經歷疫情之下的代理人質量變化、士氣下降,重疾持續推動加保的邊際改善效應在明顯減弱。中長期角度看,無論代理人發展或是產品供需的推動,都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新的保費數據顯示,各大保險公司負債端仍持續承壓。根據上市險企公告,今年1-8月,中國平安實現保費收入5317.85億元,同比下降5.33%;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043億元,同比增長2.33%;中國人保實現保費收入4117.32億元,同比增長0.33%;中國太保實現保費收入2715.67億元,同比增長1.53%;新華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189.38億元,同比增長2%。
有業內人士分析行業基本面認為,當前,保險行業整體仍面臨保障需求復蘇進展慢、負債端供給結構性問題暫無明顯改善、車均保費降低等挑戰。
不過,由于保險股的持續下跌,市場普遍認為,板塊估值目前已經處于歷史低位。銀河證券最新的研報顯示,當前價格對應2021年保險板塊P/EV在0.46倍-0.71倍之間,估值處于2011年以來歷史低位,充分反映市場對行業基本面的悲觀預期,配置價值凸顯。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