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5 20:55:34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裴健如
日前,據彭博社報道,從中國向美國運一箱貨物的成本漲到了近1萬美元。與此同時,最新發布的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以下簡稱德魯里)顯示,一個40英尺集裝箱從上海到洛杉磯的現貨價格升至9631美元,較前一周上漲了5%,同比上漲229%。而在2011年至2020年3月間,上海到洛杉磯的單個集裝箱平均運費不到1800美元。
“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就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出口在今年上半年可能會達到歷史新高,海運壓力將會增大。但事實上,外貿出口情況比我想象中還要緊張。加之今年3月‘長賜’號貨輪擱淺堵住蘇伊士運河航道,集裝箱和滾裝船出現嚴重短缺,海運物流價格暴漲,出海的艙位都是靠搶的。”7月13日,上汽集團總裁助理、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今年海外物流壓力巨大。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車企卻在海外市場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汽車企業出口銷量約為82.8萬輛,同比增長1.1倍。其中,汽車企業6月出口銷量約為15.8萬輛,同比增長1.5倍。中汽協方面分析稱,自主品牌出口表現亮眼的原因在于國際市場的恢復和中國品牌汽車競爭力的提高。
具體來看,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海外零售銷量約為26.5萬輛,同比增長112.8%。其中,MG品牌海外零售銷量超過13萬輛,上汽大通Maxus海外零售銷量約為2.2萬輛,同比增長281%;奇瑞控股集團上半年海外出口累計銷量約為11.9萬輛,該銷量已超過去年全年11.4萬輛的出口量,同比增長168.4%;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今年上半年海外累計銷量均超過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0%和143%。
“受全球芯片短缺和物流緊張的影響,上半年海外出口充滿了挑戰,但也有機遇。部分外國車企調整了市場策略,他們選擇性退出的同時給了自主品牌很多機會。”據余德透露,今年年初,上汽集團將全年海外出口銷量目標定為50萬輛,現在這一數據已經調高至55萬輛。
談及背后原因,余德認為上汽集團構建了集研發、營銷、物流、制造等為一體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汽車產業鏈,抓住了海外市場的窗口期。據了解,上汽集團旗下安吉物流有接近30條船,并開辟了中東、南美等幾條航線。
盡管如此,“客場踢球”并不容易。對自主品牌而言,進入海外市場需要負擔出口稅費以及其他費用。這些費用均攤到每輛車上時,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將會受到影響。上汽歐洲公司副總經理劉新宇透露,目前,在法國市場上,上汽集團自主品牌車輛價格與競品法系車的價格相近。“因為價格要考慮長期發展,不能擾亂市場。”劉新宇說。
有觀點認為,海外車企本身在燃油車領域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新能源車型或成為自主品牌“撬開”海外市場的切入點。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特斯拉中國出口5017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車出口2300輛;比亞迪和江淮汽車的新能源車型分別出口215輛和127輛。
余德曾表示,過去一百年來,外來品牌進入歐洲市場是很困難的。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以新能源車為切入點將是上汽集團進軍歐洲市場的一次機會。
眼下,海外市場對新能源車型提供了諸多利好政策,其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也為自主品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歐洲市場為例,歐盟以及歐洲各國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包括最嚴排放法規標準、提升補貼強度等。如,法國政府對C端電動車用戶補貼為7000歐元,對B端電動車用戶的補貼為5000歐元。
目前,自主品牌憑借在新能源領域的先發優勢正不斷加速電動車“出海”步伐。如,比亞迪已在印度金奈、匈牙利科馬羅姆、巴西坎皮納斯設立新能源汽車與零部件海外工廠。根據上汽集團的計劃,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要占上汽集團全球銷量的30%左右。上汽集團今年下半年將在歐洲推出Marvel R、下一代MG ZS EV以及Ei5車型;蔚來汽車將出海目標鎖定在了挪威,5月宣布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但值得關注的是,雷諾電動車型與大眾ID系列車型已經入局歐洲市場,并開始大力爭奪市場份額。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雷諾Zoe車型奪得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特斯拉Model 3位居第二,去年9月上市的大眾ID.3已成為第三名。隨著消費基盤較大的傳統車企不斷發力,自主品牌新能源的先發優勢是否還能繼續保持?業內將持續關注。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