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8 22:12:49
5月28日,證監會公布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首批“白名單”包括29家證券公司。其中提到,創新試點業務的公司須從“白名單”中產生,不受理未納入“白名單”公司的創新試點類業務申請。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吳永久
5月28日,證監會公布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首批“白名單”包括29家證券公司。證監會表示,此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壓實證券公司內控合規主體責任,集中使用有限的監管資源,提高機構監管有效性,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白名單”持續動態調整,逐月公布,將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納入,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調出。
證監會指出,近年來,證券行業持續推進落實全員合規和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合規和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健全。按照“分類監管、放管結合”的思路,證監會對公司治理、合規風控有效的證券公司實行“白名單”制度,對納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取消部分監管意見書要求,同時對確有必要保留的監管意見書,簡化工作流程,從事前把關轉為事中事后從嚴監督檢查。具體來說:
一是能減則減。對納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取消發行永續次級債和為境外子公司發債提供擔保承諾、為境外子公司增資或提供融資的監管意見書要求。
二是能簡則簡。簡化部分監管意見書出具流程。首發、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短期融資券、金融債券等申請,不再按既往程序征求派出機構、滬深交易所意見,確認符合法定條件后直接出具監管意見書。
三是創新試點業務的公司須從“白名單”中產生,不受理未納入“白名單”公司的創新試點類業務申請。按照依法、審慎的原則,納入“白名單”的公司繼續按照現有規則及流程申請創新業務監管意見書。
四是未納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不適用監管意見書減免或簡化程序,繼續按現有流程申請各類監管意見書。
證監會表示,按照“申報即承諾,承諾即有責”的要求,前期證券公司對照“白名單”制度標準向監管部門提出申請,對申報材料真實、準確、完整作出承諾。經初評、會內相關部門復核、行業內公示征求意見,最終確定將首批29家證券公司納入“白名單”。
名單顯示,29家券商分別為安信證券、高華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東興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華寶證券、華泰證券、華西證券、華鑫證券、南京證券、平安證券、瑞銀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西部證券、西南證券、招商證券、浙商證券、中金公司、銀河證券、中航證券、中泰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原證券。
在凈資本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均未入選首份“白名單”。這或許和兩家券商受到監管關注有關。去年7月,因康美藥業事件,證監會宣布擬暫停廣發證券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并責令廣發證券對內部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追責;目前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文件仍在處罰期限內。海通證券則近期頻頻收到監管函。如2021年5月7日,證監會官網發布對海通證券出具2份警示函監管措施,內容主要是涉及保薦星光農機、方正電機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存在信披不合規等問題。5月13日,海通證券南通人民中路證券營業部因存在三大問題被江蘇證監局實施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認為該營業部管理混亂、內部控制不完善。
證監會同時指出,后續證監會將根據證券公司合規風控情況對“白名單”持續動態調整,逐月在證監會官網機構部欄目下公布名單,將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納入,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調出。監管部門將對報送材料進行抽查、檢查,若發現公司存在申報材料錯報、漏報、瞞報的,將堅持穿透式監管、全鏈條問責,依法從嚴對公司及責任人采取監管措施。
同時,為切實增加“白名單”公司的獲得感,證監會將在總結評估監管意見書實行“白名單”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將更多的監管事項納入“白名單”管理,將有限的監管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切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本次宣布證券行業“白名單”制度并不令市場意外——在5月22日舉行的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會上發表講話,首次全面、系統地對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闡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正面回應、詳細論述了放松管制與加強監管、穩健經營與創新發展、壓實責任與明確責任邊界、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的關系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關系問題。
國聯證券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資本市場處在改革提速期,注冊制推進、再融資松綁、新三板改革、對外開放加速等政策不斷發力,資本市場有望迎來良機。中國證券行業未來或將呈現幾大趨勢:即區域布局全球化、業務布局重資產化、效率提升下的科技化浪潮以及行業格局的集中化趨勢。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幾條主線:一是在重資本和打造航母級券商大趨勢下,建議關注龍頭企業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機會;二是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券商大潮流下,建議關注東方財富和同花順等互聯網券商機會;三是在當前證券化率不斷提升,產業整合加速推進之下,建議關注投行業務具備優勢的券商,如中金公司、國金證券等;此外,建議關注低估值港股證券板塊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