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0 09:14:44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最近幾天,私募人士葉飛的爆料讓一些券商也卷入了這場輿論漩渦。葉飛在爆料中曾提及的民生證券方面最近對外宣稱,今年一季度確有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在投資權限內買入中源家居股票。這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券商公開承認自家自營部門介入了葉飛爆料的問題股。
盡管民生證券最近對外宣稱公司與此次“市值管理”事件無關,但背后的諸多疑竇并沒有隨之完全解開。
據了解,目前民生證券股票自營團隊的規模只有7人,并且近年來人員流動性大,股票自營規模不超過20億,因而其投資決策能力令一些市場人士感到懷疑。
此外,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民生證券自營部門此次買入中源家居股票還存在多個疑點。例如,中源家居之前是如何經過民生證券自營部門投委會同意,進入股票池的?民生證券的自營股票池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如果民生證券確有參與中源家居的“市值管理”,那么其自營部門又應由誰對此負責?
只有7人的民生證券股票自營團隊
兩年人員驟降一半
據葉飛爆料,在中源家居交易中的接盤方就包括了民生證券。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民生證券的確出現在中源家居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之中,新進持股55.23萬股,持股比例為0.69%。
中源家居近幾個月股價走勢
然而,民生證券方面則對外宣稱,“民生資管并未參與中源家居市值管理,今年一季度確實有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在投資權限內買入中源家居股票,但公司肯定不會參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這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券商公開承認自家自營部門介入了葉飛爆料的問題股。
據民生證券2020年年報,公司負責投資交易業務的人員只有7人,占公司全員的比例只有0.3%。從公司年報對證券投資交易業務的描述來看,該項業務與傳統意義上的券商股票自營業務較為接近。
5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民生證券某內部人士了解到,公司目前股票自營業務的團隊人數確實只有7人。
從民生證券此前幾年披露的年報來看,2019年、2018年公司負責投資交易業務的人員分別為13人、14人,也就是說在兩年的時間里,民生證券投資交易業務的人員數量下降了多達50%。
相比之下,民生證券在經紀和投行業務上卻有重兵布局。據公司2020年年報,截至2020年末,民生證券經紀業務人員占比超50%,而投行業務人員占比則超30%,合計占比超過80%。
對于民生證券股票自營業務團隊的規模,曾在某大型券商自營團隊工作多年的許先生向記者表示,“那是比較小了,他們(民生證券股票自營團隊)管理的資產規模應該也不大,估計也就是20億~30億吧。”而據民生證券2020年年報,截至去年末,民生證券的股票自營規模僅為19億元。由此來看,民生證券今年一季度買入中源家居股票的金額占其股票自營的總規模比例在1%左右。
據民生證券內部人士介紹,公司自營團隊的規模之所以較小,是因為此前公司已將很多自營相關的業務都拆分到其它職能部門了。
某頭部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業內的各大券商紛紛收縮了股票自營的規模,現在券商的自營業務主要靠衍生品和債券,因為相比需要進行方向判斷的股票,這兩類業務的投資收益率要穩健多了。”
民生證券自營接盤中源家居浮現三大謎團
據葉飛爆料,他通過前恒泰證券資管經理管宣找到接盤方民生證券和天風證券,后來民生證券買入中源家居1500多萬元,而天風證券的1500萬元沒有買入。
盡管,民生證券最近對外宣稱公司與此次“市值管理”事件無關,但背后的疑竇并沒有隨之完全解開。
例如,相比天風證券,民生證券自營部門為什么會這么爽快的就高位接盤了中源家居呢?民生證券自營部門在對于股票選擇上是否有合規的流程?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此次疑似參與對中源家居的接盤,從公司層面的邏輯分析,民生證券方面主動去做的可能性較低,“因為它接盤弄不好自己要損失本金,一家有理性的券商應該不會主動參與這樣的高風險業務, 看來問題多數還是出在自營部門的相關投資經理上。”
而一些業內人士則對此事件,有著更深入的觀察。
A.中源家居是怎么進入民生證券自營股票池的?
隨著葉飛爆料的不斷發酵,一系列相關疑點引發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在上述許先生看來,民生證券自營部門此次買入中源家居的緣由或許沒有公司對外解釋的這么純粹。
許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常而言券商股票自營部門會自行建立股票池,入池的股票在一定額度內投資經理就可以隨便買賣,“但關鍵的是第一步,像中源家居這樣的公司,投資經理是怎么說服投委會同意入股票池的?”記者了解到,券商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哪怕只想買入一手某只股票,其前提也需要該只股票進入自營部門的股票池,而這樣的股票池一般是由自營部門的投委會決定的。
據葉飛爆料,民生證券在買入中源家居之后出現較大的虧損,而相關自營部門的經理也沒有拿到“盤方”給的回扣,可謂是“雙輸”的局面。
鑒于民生證券股票自營業務部門的人數較少,那么其投委會人員的規模也會十分有限,因而其投資決策的能力令一些市場人士感到懷疑。
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生證券自營盤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A股共有5只,分別是中源家居、騰龍股份、岳陽林紙、曲美家居和*ST康盛。除了岳陽林紙的市值較大外,其他幾只個股的市值都相對較小,其中如中源家居等個股的走勢呈現了較大的波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證券自營部門人員近年來的流動性似乎也較大。據記者獲得的另一份資料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民生證券的股票自營業務團隊人數僅有5個人。不過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顯示,這5人都已在最近幾年從民生證券離職。
B.民生證券自營股票池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據許先生介紹,通常而言,券商的資管、自營部門都會有各自的投委會,并由投委會來決定資管、自營的股票池的股票組成,而這些投委會一般由部門領導、負責人以及一些核心骨干等構成。
他表示,投委會在決定哪只股票可以入股票池時,需要相關推薦者在部門的投委會層面進行公開的推薦,相關的流程包括,舉辦路演,還需要接受大家的提問,最后再經過投委會的相關決策。
而某只股票即使經過投委會同意進入了股票池,該只股票也可能被分在股票池的或一級、或二級、或三級,而每一級所對應的投資額度上限都是不同的,之后相關入池股票每升一級都需要向投委會重新申請。
此外,許先生還表示,“我們以前對買入一只股票的規模都會設置相應的上限,而如果對某只股票想買得比較多,超出了公司董事會對于自營部門的最高授權范圍,比如如果投資經理想買的某只股票超過自營總規模的5%以上的話,那么可能就要經過券商董事會的批準了,那么到了這個時候,投委會的成員就變成了投資經理所在券商的那些核心董事。”
“所以關鍵要看民生證券自營部門的決策流程是怎么樣的,是不是1500萬以內的投資可以由投資經理完全自由支配,根本不需要經過投委會的討論。”他指出。
調研是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一個途徑。而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民生證券共計調研126次,其中對奧園美谷和甘源食品調研頻次最高,均為3次。其次是華潤微、啟明星辰、弘亞數控、瀾起科技、埃斯頓、中科創達等17只個股進行了2次調研。5月以來,則對遠東股份、星源材質、奧園美谷、克明面業、寧波華翔和麥格米特進行了調研。
不過,由于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表中并未都明確調研員的身份,是來自研究所、資管還是自營部門,因此記者通過翻閱查詢發現,僅能確定4月21日天賜材料的路演活動出現了民生證券自營人員。
C.究竟誰該為買入中源家居負責?
隨著葉飛爆料事件的不斷發酵,“涉及此次接盤的究竟是民生證券自營部門的哪位投資經理?”是這幾天縈繞在不少投資者心中的疑問。
目前即使是爆料者葉飛也對此不知情。5月18日,葉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至于民生證券的投資經理是誰在接盤,我也不知道,原因很簡單,我們都是單線聯系的。”
據許先生介紹,通常而言,券商自營部門投委會對于一個股票能否入股票池采取的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過自營部門負責人(如總經理)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他投委會成員的決策。
當年,在其所在券商自營部門的負責人對哪只股票可以進入自營的股票池具有一票否決權。雖然負責人沒有一票同意權,但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就是總經理鼎力支持某只大家不怎么看好的股票入池,某些投委會成員看到總經理特別喜歡這家公司,也不想得罪人,于是就跟著同意了。”
而據民生證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民生證券分管自營業務的副總裁為王衛。不過從業務部門層面來說,目前民生證券自營業務沒有真正的負責人。
(圖片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
據證券業協會網站披露的信息,王衛于2017年10月加盟民生證券,在此之前他曾在第一創業有10余年的工作經歷。巧合的是,協會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上述5名原民生證券股票自營業務團隊成員的離職時間大多發生在王衛入職民生證券前后。
證券業協會官網顯示,包括王衛之內,民生證券目前總共有4位副總裁,除了執行副總裁楊衛東任職的時間超過10年之外,其余3位副總裁陳愷、王衛、尚文彥都是2017年后才開始任職。而在2017年,民生證券的高管層曾經歷過一次大換血。
值得一提的,據業內人士介紹,通常而言投委會的相關決策都會有相應的記錄可查。
“我們以前對股票入池的討論都是有會議紀要并且留痕的。”許先生向記者表示,“他們(民生證券自營部門)內部應該可以查到,對于中源家居入池是哪天發起的討論,誰提出的,核心要點是什么,哪些人贊成,哪些人反對等記錄。”不過他認為,也不排除在事發后,金融機構會有修改相關會議記錄的可能。
但無論如何,如果后續監管部門確有查實,民生證券的自營部門參與了對中源家居股票的“市值管理”,那么民生證券自營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恐難辭其咎。
針對目前業內人士就此事的一些疑惑,例如民生證券的自營部門究竟是否有投委會呢?中源家居之前是如何經過投委會同意進入股票池的?目前公司自營部門的直接負責人是誰?民生證券自營部門在一季度買入中源家居所花的1500多萬元是否完全可以由相關投資經理自由支配?5月18日,記者向民生證券方面發去了采訪函,不過截至5月19日還未收到回復。
記者:王海慜
編輯:吳永久
視覺:劉青彥
排版:吳永久 馬原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