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5 21:41:16
每經智庫觀察員 王珊
2020年,全國GDP超萬億城市達23個,為“十三五”畫上了完美的句號。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承前啟后,自然承載著更多期盼。
如今,23個萬億俱樂部成員都已敲定“十四五”發展目標:或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或是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或是基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也有的是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新一輪的城市競爭戰已經打響,在“十四五”這個關鍵節點,重點城市之間的競爭必然愈演愈烈。
今年兩會期間,每經智庫推出百名專家建言城市“十四五”重磅策劃,邀請國內專家聚焦城市發展目標定位、規劃、產業、交通、創新、文化等,陸續為23個萬億城市“十四五”把脈,旨在為城市未來五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謀得新契機、實現新突破。
今天,每經智庫聯合專家率先建言重慶、蘇州、南京、合肥、寧波,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重慶要做好三大核心工作”
近年來,重慶GDP持續領跑,經濟總量得到飛速提升。“十四五”期間,重慶的高質量發展也更值得期待。
重慶“十四五”目標是“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對此,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彭勁松建議,重慶不僅要持續提升高端要素的配置能力,還要深化推進“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重慶前沿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則建議,重慶發展應聚焦“三大核心”:打造兩江四岸核心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補齊高鐵短板,與四川共同做大重點產業集群。
“蘇州應積極主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
2020年,蘇州GDP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蘇州實現了經濟體量的新跨越,也面臨著經濟動能的新轉換。
蘇州“十四五”目標是“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全面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美窗口’”。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陳憲從宏觀角度建議,蘇州應更加積極主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才能全面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美窗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認為,蘇州應提高長三角區域城市能級、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提振“江南文化”品牌標識度,以數字化為高質量發展全面賦能,努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南京可以先在某種城市功能上成為全國中心”
從經濟首位度在省會倒數到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十強,再到“十四五”沖刺2萬億,南京的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快。
南京“十四五”目標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建設高能級輻射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認為,從綜合發展水平看,南京距離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要在“十四五”中有所作為,南京可以考慮先在某種城市功能上成為全國中心。
南京教育資源優勢突出,科研創新力量集聚。江蘇省揚子江創新型城市研究院專家、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鄭瓊潔建議,南京應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和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合肥要用好‘三鋒’”
從“科教之城”到“創新之都”,合肥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在2020年成為新晉萬億城市。
合肥“十四五”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建議合肥要用好“三鋒”:在科創等領域要“露鋒”,充分展示競爭力;短板領域要“藏鋒”,蓄力彌補;建設全球創新樞紐城市是合肥提出的中長期目標,要用“中鋒”,行穩致遠。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合肥應深化科研機構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人力資本潛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寧波應奮起突破卡脖子的技術與制度”
富裕且低調,是寧波的特色。“十四五”期間,這座城市面向提升能級的重要抉擇。
寧波“十四五”目標是“全面建設高水平國際港口名城、高品質東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新經濟智庫(CiNE)院長朱克力表示,目前寧波產業升級有所緩滯,“十四五”挺進前十挑戰不小。未來,寧波應奮起突破卡脖子的技術與制度,提升創新聚集度,打造高能級城市。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尹響建議,寧波應努力打造長三角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標桿,加快建設甬江科創大走廊、三大科創高地、“浙江最美濱水綠廊”和“美麗田園城市”。
接下來,更多專家將針對不同城市建言獻策,推動23座萬億城市發展實現新突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