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0 20:03:44
據招股書顯示,晶圓作為生產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其成本占整個芯片成本的50%以上。2019年,復旦微設計及銷售集成電路成本中,晶圓成本為5.08億元,占比60.95%。晶圓采購單價的上漲對復旦微的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湯輝
近日,上交所受理了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旦微”)科創板上市申請。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復旦微是一家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測試,并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安全與識別芯片、非揮發存儲器、智能電表芯片、FPGA芯片和集成電路測試服務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復旦微毛利率連續走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0.93%、46.62%、39.46%。2020年1~6月,復旦微毛利率有所回升,達46.67%。
近年來,復旦微營收較為穩定,但凈利潤卻在走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復旦微營收分別為14.50億元、14.24億元和14.73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54億元、1566.65萬元和-2.55億元。
對于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為負值,復旦微表示主要受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導致研發成本大幅增加、計提更多存貨跌價準備、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綜合毛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
復旦微2019年研發費用為5.62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8.18%,而公司2017年、2018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別為27.24%、28.99%。2020年1~6月,復旦微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再度回落至29.79%,當期公司扣非后凈利潤也再度回歸正值,為2097.91萬元。
凈利潤下降的另一大原因是綜合毛利率的下降。2017年至2019年,復旦微營收變化不大,但營業成本卻持續提高,2018年、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24%、3.09%,而主營業務成本則分別增長7.44%、17.26%。
來源:復旦微招股書截圖
復旦微表示,公司設計及銷售集成電路業務收入增速相對低于成本增速,主要原因為其主要構成安全與識別芯片、非揮發存儲器因受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產品售價下降較為明顯。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復旦微設計及銷售集成電路產品銷售量分別為19.71億顆、22.03億顆和25.06億顆,銷售均價分別為0.67元/顆、0.59元/顆和0.52元/顆,呈現出量升價跌之勢。2020年1~6月,當期銷售均價為0.55元/顆,較2019年銷售均價有所上升。
來源:復旦微招股書截圖
對于主要產品銷售價格逐年走低,是否由于行業競爭過于激烈,公司有何解決之道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0月20日致電復旦微并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一方面由于銷售均價的下滑,導致復旦微在銷量上升的背景下,收入難以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公司采購的晶圓價格卻逐漸提高。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復旦微購買的晶圓單價分別為6052.60元/片、6562.91元/片、7302.47元/片和7664.46元/片,2019年較2017年上漲超20%。
來源:復旦微招股書截圖
據招股書顯示,晶圓作為生產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其成本占整個芯片成本的50%以上。2019年,復旦微設計及銷售集成電路成本中,晶圓成本為5.08億元,占比60.95%。晶圓采購單價的上漲對復旦微的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對于毛利率下降,復旦微表示,隨著同行業企業數量的增多及業務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的供求關系可能將發生變化,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風險。同時,若未來因技術水平進步、人工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公司產品議價能力下降導致毛利率水平下滑,則將影響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
從募集資金投入的項目看,復旦微似乎已將公司戰略重心放在FPGA芯片上。本次IPO公司擬募集6億元,其中3億元用于可編程片上系統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3億元用于發展與科技儲備資金。
所謂的可編程片上系統,是指其采用集成CPU和FPGA的新型架構,既可以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處理能力,又可以靈活運用 CPU 的控制能力,可裁減、可擴充、可升級,兼具軟硬件在系統可編程能力。
而FPGA名為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一種硬件可重構的集成電路芯片。得益于獨特的架構,FPGA在靈活性等方面具有ASIC、GPU等處理器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具有較頻繁的迭代升級周期、較大的技術不確定性的領域,FPGA是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復旦微表示,公司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可編程片上系統核心技術FPGA的研發,在國內率先研制出百萬門級、千萬門級FPGA芯片,并于2018年5月在國內首次成功開發出億門級FPGA產品初樣及自主設計的FPGA配套開發軟件。
來源:復旦微招股書截圖
不過,復旦微仍需耗費大量資金購買軟件開發工具以及IP授權。據了解,可編程片上系統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擬投入資金3.6億元,其中3億元源自IPO募資。這3.6億元中,6280.24萬元用于購置軟件工具,其中軟件開發工具購置費2680.23萬元,IP固定授權費3600萬元,合計占比17.45%。對于公司是否擁有自主IP,記者10月20日致電復旦微,同樣未能收到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