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1 16:50:18
針對去年科創板上市申請為何撤回,目前公司暫無公開說明。不過,賽倫生物自去年5月提交招股書(申報稿)以來,公司的產品價格、利潤波動等便引發了不小爭議。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市審核終止近10個月后,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倫生物)準備再度沖刺科創板。近日,上海證監局官網掛出《方正證券關于上海賽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情況報告公示》。
去年10月,賽倫生物完成第三輪問詢,上交所圍繞公司的業務和核心技術、公司產品市場競爭情況、公司研發能力等方面展開詳細問詢,三輪問詢共計60個問題。而到了去年11月11日,上交所終止了對公司的上市審核。
賽倫生物所在的領域高度細分,其主要產品抗蛇毒血清在國內應用二十余年以來,一直為國內獨家產品,公司另一產品馬破免疫球蛋白是破傷風抗毒素的升級產品,目前也是國內獨家生產,用于破傷風的預防和治療。除了兩大獨家產品,公司產品還有抗狂犬病血清等。此外,公司存在十多項在研的不同種類抗血清抗毒素產品。
賽倫生物的上市進程可謂一波三折。公司曾于2016年2月登陸新三板,于2017年8月在新三板摘牌;摘牌前一個月,賽倫生物與申萬宏源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開啟第一次上市進程,但于2019年1月31日終止輔導;2019年2月28日,賽倫生物與海通證券簽署輔導協議,并于當年5月申報科創板上市,不過在經歷三輪問詢后,賽倫生物的上市進程被終止。上交所相文件顯示,賽倫生物被終止審核的原因是“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公司的保薦機構更換為方正證券。針對三次沖刺IPO,三次更換保薦機構的原因,一位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一個項目換了三家保薦機構,雖然坎坷但也比較正常,現在券商競爭激烈,公司第一次IPO還沒有提交申報文件,項目被‘撬’掉很正常,第二次IPO沒成功,公司再沖刺上市的時候換一家保薦機構,也很正常。”
針對去年科創板上市申請為何撤回,目前公司暫無公開說明。不過,賽倫生物自去年5月提交招股書(申報稿)以來,公司的產品價格、利潤波動等便引發了不小爭議。
公司在招股書(申報稿)風險提示中表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的抗蛇毒血清產品價格調升幅度較大,公司研制生產抗蛇毒血清包括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銀環蛇毒血清、抗眼鏡蛇毒血清,以抗蝮蛇毒血清產品為例,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369.06元/支、623.21元/支和952.87元/支。
事實上,抗蛇毒血清產品銷售價格提升是公司報告期內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抗蛇毒血清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094.7萬元、5401.42萬元和8243.2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34.84%、44.24%和54.48%。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8882.58萬元、1.22億元和1.51億元,分別實現扣非凈利潤634.26萬元、3235.99萬元和4024.74萬元。與此同時,報告期內公司抗蛇毒血清的毛利率不斷走高,分別為85.46%、91.45%和93.02%。
目前來看,由于抗蛇毒血清在國內為獨家產品,公司有較強的市場議價能力,但換言之,公司在該領域的市場拓展空間較為有限。此外,作為國內目前抗蛇毒的“救命藥”,公司的議價能力是否可持續?
公司在招股書(申報稿)中表示,未來如果國家或地方有關部門出臺針對公司的抗蛇毒血清產品的限價政策,導致該產品銷售價格降低,或者因新參與者的競品出現導致競價性降價,公司將因此面臨因主要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導致的業績增長放緩或者盈利能力下降風險。
從公司去年提交的招股書(申報稿)看,公司擬募資4億元投入三大項目。其中,擬以募集資金2億元投入“特效新藥及創新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包括豐富抗生物毒素品種的新產品研發、現有產品技術升級、單抗技術研發和關鍵技術平臺深化四項內容,計劃實施周期為3~6年。此外,募投項目之二為“改擴建廠房項目”,擬使用1.5億元募集資金;募投項目之三“急(搶)救藥物急救網絡服務項目”擬投入5000萬元募集資金,設立30個急救推廣服務點。
募投項目。圖片來源:賽倫生物2019年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公司在招股書(申報稿)中表示,在主要產品之外,公司從多方面積累新技術,曾于2011年開始主導開展抗腫瘤單抗藥物的研制,即重組全人源抗EGFR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安美木單抗),公司主導研發并成功申報一期臨床。但由于單抗藥物研發投入大,鑒于當時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公司轉讓了后續安美木單抗主導開發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單抗技術的轉讓還涉及關聯交易。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公司于2016年8月設立全資子公司賽遠生物,將安美木項目相關的所有知識產權注入該公司,由其作為繼續研發的平臺,同時引入天士力(600535,SH)控股子公司上海天士力作為賽遠生物實際控制方,由上海天士力主導整體研發。
彼時,賽倫生物以安美木單抗的全部無形資產評估作價3333萬元向賽遠生物增資,并將CD47靶點及TIM-3靶點兩個品種的全部非專利技術作價2400萬元轉讓給賽遠生物。而上海天士力則以2000萬元對價收購賽遠生物8.81%的股權,并對賽遠生物增資2.9億元(分三期投入),此后的2018年6月26日,賽倫生物又以2400萬元轉讓對價向上海辰巒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辰巒)轉讓賽遠生物18%股權。上述交易結束后,上海天士力持有賽遠生物60%股份,賽倫生物持股22%、上海辰巒持股18%。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公司對人源性單克隆抗體研發平臺的投入在2016年為1819.85萬元,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311.47萬元和14.67萬元,該項目進行到II期臨床研究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曾在第一輪問詢中要求公司說明安美木單抗是否體現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賽倫生物回復稱,“安美木單抗為抗腫瘤藥物,與公司現有產品的市場沒有關聯性。因此,安美木研發項目不能體現發行人在當前主要產品領域的研發能力,但是公司的研發人員因參與該研發工作,為單抗項目研發積累了經驗,有利于后續單抗項目的研發”。
然而,對于公司的單抗研發能力、后續單抗研發的布局規劃等內容,公司并無提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撥打公司公開電話,但截至發稿電話未撥通。不過,公司在問詢回復中披露的“生物制品新藥研發項目”顯示,公司并無腫瘤免疫領域的單抗,僅有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的破傷風單抗和狂犬病單抗,研發投入未單獨進行核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