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8 13:30:45
每經記者|范文清 每經編輯|裴健如
9月17日,J.D.Power發布的“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體驗研究SM(NEVXI)”顯示,我國90后新能源汽車車主占比已從2019年的24%上升至今年的37%。在調查中,能接受任何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占比為78%,高出傳統燃油車消費者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接受度逐步提高,但新能源汽車品牌間的質量差距卻在逐漸拉大。
上述研究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車主平均抱怨的質量問題數為138個PP100。傳統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問題數(147個PP100)遠高于國際品牌(112個PP100)和自主新勢力品牌(126個PP100)。(新車質量以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表達, 問題數越低,質量越好)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品牌間的競爭將逐漸回歸到產品實力的競爭。國際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品牌相較傳統自主品牌更具資源整合優勢,也更受資本市場關注。傳統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需加速技術和產品創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業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說。
從銷量層面看,當前國際品牌和頭部造成新勢力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也越來越受關注。以8月銷量為例,排名前十位的新能源車型中,除了特斯拉Model 3,蔚來ES6、理想ONE和威馬EX5當月銷量分列第六、第七和第十位,已經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與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考慮因素的變化有密切關注。上述研究發現,相較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購車時更加關注高科技配備、個性化選擇和網上口碑。而造車新勢力產品在高科技配置上當前有一定優勢。
“國內外新勢力品牌在外觀設計、人機交互和技術創新方面更加突出,合資品牌在傳統制作工藝和生產能力上更勝一籌。”J.D. Power中國區新能源汽車服務解決方案副總裁任洪艷表示。
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增長,新能源車用戶的購車需求也在回歸車輛帶來的生活改善及車輛本身。上述研究發現,調查中有59%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是為了改善和豐富生活,而不是為了搶占新能源牌照。他們對車輛缺陷的包容性正在降低,對新能源車的質量表現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新能源汽車車主抱怨最頻繁的問題類別分別是車身外觀(16%)、車身內裝(13%)、信息娛樂系統(13%)和駕駛體驗(13%)。其中,車內異味和胎噪問題位列行業前二十大問題的前兩位。這意味著傳統質量問題正成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抱怨的主要問題。
調查顯示,插電混動車型的質量問題(121個PP100)低于純電動車型22個PP100。其中,豪華插電混動車型在車身外觀和信息娛樂系統等方面相較主流插電混動車型表現更好。而小型純電動車主報告的平均問題數為164個PP100,遠高于緊湊型純電動車(141個PP100)、中型純電動車(124個PP100)和大型純電動車(116個PP100)。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太慢仍為新能源車主們集中反映的問題。近半數用戶表示,自交車時起,車輛就沒有達到廠家告知的續航里程。大部分用戶抱怨的情況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車輛的續航能力開始下降。而用戶能接受的低溫續航里程可衰減程度的極限是20%。
“雖然當前新能源汽車車主不僅希望車輛具有科技感和數字化屬性,但也對車輛本身的工藝和質量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 蔡明認為,高科技產品雖然對年輕人有較大的吸引力,但基礎質量是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汽車企業一定要把產品的基礎質量做好,在平衡成本的條件下解決產品的傳統質量問題,這對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車企來說也是一項挑戰。”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