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5 11:55:37
每經編輯|畢陸名
決勝2020,聚焦全國兩會。
據閃電新聞日前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23日舉行小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文化產業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宋文新在發言中重點提到“飯圈文化”,建議對娛樂界的不良風氣進行整頓,引導演藝明星成為“正能量偶像”,擔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閃電視頻
同時,民航局副局長也表示,不建議粉絲聚集機場接送機。據中新網報道,5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表示,近年來機場出現了粉絲接送機、機場代拍等現象。機場是一個承擔公共運輸的服務場所,過多粉絲擁堵可能會影響機場正常秩序。因此,他表示,不建議粉絲在機場大量聚集接送機。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營造健康向上的粉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上述現象,人民日報還發表題為“營造健康向上的粉絲文化”的人民時評。
時評稱,近年來,從網上“打榜”,到形成“粉絲經濟”,再到策劃自己的文化產品,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粉絲群體,早已不再是文化娛樂產業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主動的參與者乃至生產者。如何營造健康向上的粉絲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接受這個群體,引發人們思考。
人們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一盤磁帶、一幅海報、一部電影就能形成一批“追星族”。如今,從電影到電視劇、從綜藝節目到網絡直播、從演唱會到見面會,多元多樣的文化娛樂形式,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年輕粉絲擁有了更加開放的選擇空間。而“追星”的方式,也從以往自下而上的仰慕,變為更加直接的接觸;從以往多局限在私人空間和熟人圈子里的交流,變為粉絲之間以社交媒體為載體的、更加扁平化的互動。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共同體,粉絲群體及其活動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媒介景觀,豐富著我們時代的文化樣態。
對于年輕人來說,“粉”什么、怎么“粉”就成為關鍵。據媒體報道,2018年微博上的娛樂明星粉絲年度累計總人次達到167億。面對如此龐大的文化消費群體,迫切需要積極向上的引導。需要看到,不少人對粉絲群體還有著相對負面的印象,將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線下,也有少數粉絲因對明星的狂熱愛好而做出不良行為,如漠視隱私、擾亂秩序等。這提示我們,對社會來說,要提高包容度,接納和規范粉絲文化的發展,引導年輕人去追積極陽光、富有內涵的“星”;對粉絲群體來說,形成健康的粉絲文化,有賴于每個人用理性的行為、禮貌的舉止、文明的語言要求自己。
給粉絲文化以正面引導,需要在深入了解這一群體的基礎上,放大其積極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較以往,今天的粉絲群體是一種“參與式”“陪伴式”的追星。對這一熱情加以正面引導,有利于鼓舞年輕人通過對標偶像,增添“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動力。有調查顯示,以90后、00后為主體的粉絲群體,受教育水平更高、自律性更強。一個粉絲有可能是一名勤奮的公司職員,也可能是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繪畫設計師。近年來,在各類粉絲群體中,粉絲們都表現出文明有序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秩序感。在社會層面,從關愛聽力障礙的兒童到改善貧困山區兒童的學習環境,從為城市的清潔工們送上免費午餐到捐贈愛心圖書,粉絲們帶來的正能量逐漸呈現和放大,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讓‘愛豆’(粉絲對偶像的稱呼)和我們一起變得更美好”。粉絲們的心聲,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真正成為年輕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勵粉絲多讀書、讀好書,使閱讀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習慣,也讓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輕人喜愛;有的明星帶動粉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被年輕群體熟知和傳播;還有的粉絲在明星的帶動下,參與到環保、公益等公共事業中去,讓人們感受到充滿溫暖和陽光的粉絲群體力量,等等。期待更多粉絲借由共同喜愛的偶像聚集在一起,營造更多彩的娛樂景觀、形成更豐富的文化生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新網、人民日報、閃電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