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要讓資金直達“六保”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08:44:17

          今日,全國兩會大幕正式開啟。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手段之一,財政政策歷來是兩會上最受關注的焦點,市場也高度期待即將推出的積極財政政策舉措。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將采取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多方面措施。積極財政政策有多大空間?今年赤字率能到什么水平?債務規模有多大?貨幣政策有多大空間……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進行了專訪。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旭 易啟江    

          今日,全國兩會大幕正式開啟。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手段之一,財政政策歷來是兩會上最受關注的焦點,市場也高度期待即將推出的積極財政政策舉措。

          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將采取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多方面措施。

          積極財政政策有多大空間?今年赤字率能到什么水平?債務規模有多大?貨幣政策有多大空間……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進行了專訪。

          劉尚希告訴記者表示,中央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從整體上把握,就是要對沖風險,比如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對沖疫情減收增支影響,以及對沖基層財政困難等。

          38854329.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gLv%2Fz6FT9ZDOUQhwP8mgXjivjg%3D

          財政政策要針對“六保”精準發力

          38854329.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gLv%2Fz6FT9ZDOUQhwP8mgXjivjg%3D

          NBD:受到疫情沖擊,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隨著當前復工復產達到正常水平,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您如何看待當前的宏觀經濟、財政收支形勢?

          劉尚希:從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來看,受疫情沖擊,經濟、財政指標同比基本是下降的,只有金融相關指標等少部分同比增長。

          一季度經濟增速同比下降6.8%,對我們國家來說,近40年罕見。

          336cd64c.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Okw8wclAmxyTNB31ZBlPqA%2FQAME%3D

          數據來源:Wind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的沖擊還不僅僅只有一次,而是有兩次。

          第一次是疫情在國內暴發所帶來的沖擊,第二次是全球疫情蔓延帶來的沖擊。

          這兩次沖擊疊加,放大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所以導致經濟增速深度下滑。

          現在我國抗擊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而從經濟指標來看,累計的數據仍然是同比下滑,只能說降幅收窄,還沒到完全穩住的地步。

          中央對當前形勢有非常科學精準的判斷。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兩個“前所未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在4月17日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用兩個“前所未有”來描述和判斷當前的形勢,我想這是經過周密研究得出的結論。

          近期我國財政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

          受疫情沖擊,各地的稅收大幅度下滑。半數以上省份的地方財政收入下降幅度超過10%,同時又有大量的剛性支出,如抗擊疫情、救助企業和貧困家庭,部分地區為了恢復經濟發放消費券等。這些都是必須要花的錢。

          a895ed02.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50Z%2Bv3fmDWFqbOn4ROFRACmEy2g%3D

          數據來源:Wind

          在這種形勢下,地方支出不斷剛性化,收入卻在急劇減少。

          f4ed153f.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YmYOOFL4VBvI5lYJTfDr8tlYBVQ%3D

          數據來源:Wind

          當前,國內、國外不確定的形勢疊加在一起,從經濟社會的發展,到財政、金融運行,都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如果說長期來看中國發展面臨著戰略機遇期,那么短期這個較高風險的軌道也不能忽視,短期的判斷恐怕也不能僅僅基于當前的數據,還要長遠地看,將可能面臨的高風險軌道綜合衡量,來判斷全年及以后的發展態勢。

          NBD:中央提出要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您認為財政政策方面將如何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

          劉尚希:我認為現在積極財政政策更富有前瞻性的考慮,不僅僅是考慮現在怎么辦,更瞄準了未來的趨勢,把現在怎么辦和下一步怎么辦整體考慮,以對未來風險情景的判斷來指導當前的行動。

          站在明天看今天,從未來看現在。這就是風險思維,也是底線思維。

          財政政策應當成為風險管理的工具,對風險進行隔離、進行抑制,從而使得整個國家的公共風險最小化。

          只有轉向這種風險管理,強化風險思維、風險意識,才有可能看到風險、知道風險在哪。

          中央提出的“六保”,我認為就是看到了六大風險點。

          就當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六個風險點像滅火一樣,相互隔離開來,避免它們串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火勢。

          所以,我覺得當前財政政策要針對中央提出的“六保”發力,最大限度拓展政策空間,精準施策,讓資金直達“六保”,讓居民就業、市場主體、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的風險得到有效對沖,給經濟社會注入更大確定性。

          中央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從整體上把握,要旨就是要對沖風險。比如,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對沖疫情減收增支影響,以及對沖基層財政困難。

          38854329.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gLv%2Fz6FT9ZDOUQhwP8mgXjivjg%3D

          政府要過緊日子 重點是調整優化支出結構

          38854329.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gLv%2Fz6FT9ZDOUQhwP8mgXjivjg%3D

          NBD:兩會臨近,市場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高度關注,也非常期待一些新的刺激舉措,您如何理解積極的財政政策?

          劉尚希:為了應對兩個“前所未有”,在財政政策上要表現出一定力度,通常的理解是要加大財政支出規模。

          現在大家都很關心,今年赤字率到底能到多高的水平,債務規模有多大,社會上也有很多具體的建議和討論。更關鍵的問題,還是政府擴大赤字增加債務以后用來做什么,如何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a6cfa2d2.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95ZlW1IarsaqeKv6T9Y8CFMr9i0%3D

          數據來源:Wind

          財政政策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手段之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將公共風險轉化為一定程度的財政風險,以此來對沖公共風險,這是其他政策手段所不能比擬的。

          應當說,財政赤字、抗疫特別國債等政策工具,在拓展當前財政政策空間上是有積極作用的。

          具體來說,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兩個重要表現,一是赤字率有多高,發債有多少;另一方面,同時強調政府要過緊日子。

          4059fd20.png?Expires=190555278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lR%2Blu3J3V6SivC1zB2emS7uz62E%3D

          數據來源:Wind

          需要解釋的是,政府過緊日子,是要大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而不是說單純地壓縮支出。

          換句話說,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一定要保障,而一般性支出要壓減,財政資金大力提質增效,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得有效果,把錢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政府過緊日子,也就是要嚴格執行預算,在預算執行上要“以收定支”。

          這并不意味著,在制定政策和編制預算時也是“以收定支”,而是相反,以積極有為的姿態來編制國家預算,也就是“以支定收”,即擴大赤字和債務,以此對沖風險。

          NBD:中央提出要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財政、貨幣等政策要“打配合”,您如何看待未來貨幣政策的空間?

          劉尚希:自2018年以來,央行的資產是在萎縮的,今年4月份也比3月份減少,說明央行基礎貨幣在被動收縮。

          這迫使央行降準來擴大貨幣乘數,增加廣義貨幣M2,擴大商業銀行可貸資金。但總的準備金率需要保持一定水平才能避免系統性風險,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13%。而我國的現實是法定和超額之和的準備金率大概是14%。

          即使是通過降準增加了貨幣供應,但能否注入實體經濟仍有不確定性。

          按照常規,作為市場主體的商業銀行本性是要規避風險,而不是越有風險越向前。這可能導致增加的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這需要財政這只手拉著商業銀行往前走,諸如提供貸款貼息等。

          基礎貨幣被動收縮,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可能已經出現通縮,4月份的PPI部分反映了這一點。

          宏觀環境越是不確定,經濟越可能出現通縮,傳統貨幣政策的空間就會越小。

          這也是國外貨幣政策為什么突破傳統方式,另辟蹊徑實行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原因。這時候,就越是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實行新的組合,協同對沖風險,保持國家宏觀政策的更大對沖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韩亚洲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