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6 21:08:30
“全球區塊鏈第一股”、“比特幣礦機第一股”、“AI芯片第一股”……眾多光環涌向嘉楠科技后,公司近期卻陷入做空風波和集體訴訟。在比特幣減半、疫情沖擊的疊加影響下,上市后的嘉楠科技是否會有新打法?每經記者和公司聯席董事長孔劍平聊了聊。
每經記者 張曉慶 每經編輯 魏官紅
5月12日凌晨3時23分,比特幣迎來了里程碑事件——史上第三次獎勵減半。這一夜,許多幣圈投資者徹夜守在電腦前,等待著這四年一次減半時刻的降臨,期待著新一輪上漲行情的開啟。但最終,市場平靜地度過了這一天。
3800美元、5000美元、8000美元、10000美元、8600美元……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里,比特幣經歷了312極端暴跌行情,又重新站上10000美元的高點。而就在減半前夕,5月10日,比特幣再度暴跌超1000美元,幣圈投資者的心情也似幣價一般坐上了過山車。
比特幣誕生十一年,類似這樣的大起大落并不少見,背后“賣鏟子”的礦機廠商們的命運也隨之幾經沉浮。
憑借發明了全球第一臺ASIC芯片礦機,全球第二大礦機生產商嘉楠科技(NASDAQ:CAN)于去年率先登陸資本市場,這也成為2019年區塊鏈行業的熱點事件之一。不過,雖然成功上市,嘉楠科技近期卻陷入了做空風波和集體訴訟。
在比特幣減半、疫情沖擊的疊加影響下,上市后的嘉楠科技是否會有新打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杭州錢塘江畔的嘉楠科技,和公司聯席董事長孔劍平聊了聊。
孔劍平的辦公室命名頗有意思。嘉楠科技將公司形容成一片“森林”,而孔劍平選擇將最不起眼的“小螞蟻”作為自己辦公室的名字。和許多科技公司高管喜愛休閑風穿搭一樣,孔劍平身著帶有嘉楠科技Logo的連帽衛衣出現在記者面前。在采訪過程中,他談及業內人士關心的嘉楠科技未來發展思路、股價下挫、行業周期律動等話題,并分析了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
對于嘉楠科技的未來,孔劍平給出的定位是:以芯片為核心切入點,布局區塊鏈計算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同時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
嘉楠科技聯席董事長孔劍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019年11月21日晚,杭州錢江新城燈光璀璨,“BTC”、“BLOCKCHAIN”、“CAN”等字樣在錢塘江沿岸的高樓上滾動閃爍。
這場盛大的燈光秀的主角正是嘉楠科技。
此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嘉楠科技的一眾高管正站在納斯達克的上市臺前,迎接等待了近四年的歷史性時刻。
孔劍平回憶稱:“嘉楠科技上市之日創造了兩個‘納斯達克之最’——敲鐘現場到場人數最多、觀看上市直播人數有史以來最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區塊鏈、比特幣的魅力。
新的時代來臨了。
就在嘉楠科技上市前,國家發改委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之前在《征求意見稿》中處于淘汰產業類別的“虛擬貨幣挖礦”被刪除,挖礦產業頭上的“緊箍咒”得以摘下。
嘉楠科技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了一劑催化劑,點燃了幣圈和區塊鏈行業。不少外行人也開始關注,或是重新審視這個“新物種”。
一時間,“全球區塊鏈第一股”、“比特幣礦機第一股”、“AI芯片第一股”等稱號涌向嘉楠科技。
“相對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產業,一條新的大賽道。因此,不管是哪家公司上市,大家對行業內的第一股都很關注和期待,也就有了這些稱號。”但孔劍平強調,“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是一家芯片定位的公司。”
圖片來源:嘉楠科技官網截圖
在“第一股”光環的背后,嘉楠科技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上市前的三年時間里,嘉楠科技四處碰壁。2016年,嘉楠試圖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登陸創業板;2017年,公司再次尋求新三板掛牌上市;2018年擬赴港上市,最終期滿失效。如今,終于圓了上市夢,但隨著比特幣的漲跌,相比于2018年擬赴港上市時不少投資人給出的100多億美元的估值,目前嘉楠科技市值縮水明顯。
在回憶這段一波三折的上市路時,孔劍平顯得十分平靜。其實,2015年,嘉楠科技就明確了要上市的目標,“我們希望通過上市來補充一部分資金,更多的還是希望通過IPO,讓越來越多的人對行業、公司及品牌增進了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在這三年時間里,和監管機構的反復溝通,耗費了嘉楠科技不少的時間。“這個行業實在太新了。”孔劍平解釋道,“芯片產業不新,但我們下游的應用產業,也就是應用芯片來計算數字貨幣的礦機產業,這個行業太新了。很多監管機構沒法在短時間內理解,但在另一面,我們看到,監管機構并沒有把我們否掉,也在不停地補充知識體系。”
“可能是停牌時間太長或者問詢時間太長,我們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因此我們也在主動轉換上市的方向和途徑。”孔劍平表示。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核速度則遠遠超過了孔劍平的預期。“去年7月,我們提交招股書,整個審核過程非常快。”他回憶稱,“實際上,我們是在2019年1月,趕在美國政府關門前,和SEC做了溝通。我們把擬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都發給了他們,他們看完以后覺得基本沒有什么實質性障礙。”
“SEC是一個很開放的監管機構,他們關心的問題主要是是否涉及數字貨幣的收入、財務和法律的合規性等。我們回答了,也就OK了。”孔劍平說道,“我們的成功上市,將讓更多人能更正面地理解這個行業,以及期待它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能也為我們的友商打通了一條路。只要合法合規,符合經營規則、當地法律,每家公司其實都有機會上市。”
一直以來,三大礦機巨頭都渴望進入主流資本市場。同嘉楠科技一樣,比特大陸和億邦國際的上市之路也異常坎坷。2018年,三大礦機廠商集體擬赴港上市,但均未能如愿。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曾公開表示,礦機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的核心原則。
嘉楠科技打響了礦機企業上市的第一槍,也為同行IPO進程帶來了曙光,礦機廠商開始陸續赴美IPO。4月24日,億邦國際正式向SEC提交IPO申請文件。
雖然被資本市場接納,但嘉楠科技上市后的股價表現難言樂觀,有人甚至戲謔地將其股票代碼CAN讀作“慘”,這也給投資人潑了一盆“冷水”。
上市首日,嘉楠科技的股價經歷了從暴漲到破發。嘉楠科技發行價為9美元/ADS,當日開盤價為12.6美元/ADS,較發行價暴漲40%,隨后逐漸回落,報收于8.99美元/ADS。而截至美東時間5月13日收盤,嘉楠科技報收于5.99美元/ADS,較發行價下跌逾30%。
“短時間的股價下跌,確實令IPO投資人有所損失。但公司內部并不是太關心股價。”孔劍平回應稱,“我們希望能集中精力把公司的產品開發好、把公司運營好,長期來說,這才能給投資人帶去更多的回報。”對于股價的波動,他猜測,很多投資人可能將公司股價和幣價直接聯系上了。
確實,2019年,比特幣市場經歷了明顯的跌宕起伏。一季度,比特幣保持在3000多美元的低位,二季度則飆升至1萬美元以上。而進入2019年下半年,這一漲勢未能維持,價格開始緩慢下跌,不斷下探到7000美元附近。
這也直接體現在嘉楠科技2019年的業績表現上。2019年,嘉楠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23億元,同比下降47.41%;2019年凈利潤虧損10.35億元,而2018年凈利潤為1.22億元。
進入2020年,“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股市、原油、黃金市場經歷震蕩,比特幣也未能幸免,“避險資產”神話被打破。3月12日,火幣網數據顯示,自晚間7時起,比特幣價格“飛流直下”,一個多小時跌逾15%,一度跌破6000美元關口,次日更是一度探至3800美元。
另一方面,礦機企業的生產銷售同樣難逃沖擊。嘉楠科技預計,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將不到6000萬元,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除了礦機硬件銷售的方式外,嘉楠科技也在考慮采取類似機械租賃等新業務方式,“讓機器跑起來”,產生現金流。
好的一面是,目前嘉楠科技賬上現金較為充裕。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嘉楠科技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5.166億元。“從3月、4月的情況來看,國內物流以及公司的生產基本恢復正常,因此國內市場影響不大。”上述高管表示。
在孔劍平看來,當前嘉楠科技“剛小學畢業,上初中”,處于筑底階段。“我們公司要成為什么樣子,跟行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他說道,“區塊鏈行業還在回調、上升階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其實,在嘉楠科技邁入“學堂”前,孔劍平便與公司有了“聯系”。
2013年,孔劍平進入幣圈后,從二手市場購買了一批阿瓦隆一代礦機,然而那年比特幣行情如同過山車,沖高之后急轉直下,許多炒幣者損失慘重。
這批讓孔劍平賠了一筆錢的礦機,正是嘉楠生產的。
“雖然虧了錢,但當時我有兩個判斷。首先,我認為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有未來,這項技術的確提高了一定的效率,將來如果大規模應用或者大規模被接受,肯定會有更大的機會;第二,當時比特幣還都是技術極客在玩,很多東西靠這幫技術極客在驅動。我認為能夠研發出阿瓦隆的這個團隊一定是一個非常牛的團隊。”
2015年,當時嘉楠團隊正尋找融資。孔劍平和嘉楠科技董事長張楠賡一拍即合,向嘉楠投資760萬元,成為這家企業早期投資人之一。同年,孔劍平還為嘉楠引進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的基金投資。孔劍平形容,這一年的嘉楠從“小作坊”轉為了真正的公司。“那一年,我們真正建立了董事會的運行機制。”
到了2016年2月,孔劍平進一步收購公司股份,一步步成為僅次于張楠賡和李佳軒的公司第三大股東。
在投資嘉楠的同時,孔劍平還把自己也投了進去,進入嘉楠的管理層。“如果只是一個財務投資人,看行業看得沒有那么明白,或者行業看明白了,對公司的實力和未來發展空間卻沒法更好理解。只有對行業的判斷、對公司內部運營都理解透徹了,才能長期去持有一家公司。”孔劍平說。
在參與公司實際運營中,孔劍平深刻感受到了在比特幣牛熊轉換間公司的變化。“比特幣牛市時,誰都來求你買礦機,感覺公司前臺都能接到無數的訂單,但這種狀態其實不是靠公司的實力。”他說,“牛轉熊的這個過程,很痛苦,但也很有價值,企業會真正思考哪些地方還需要提升,應該去做什么。”
談起自己的搭檔張楠賡,孔劍平的評價是,“他是一個比較專注的人,這么多年一直專注在硬件芯片上”,“能專注在一個領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身邊的各種機會、誘惑太多。”
嘉楠科技一路走來,管理層也常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孔劍平表示:“可能會有誰都不愿意接受誰的意見的時候,但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最終投票表決決定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去做。誰的決定都有可能對、可能錯,但在這些事情上,絕不能內耗,增加內部成本。”
當前,嘉楠科技的業績仍高度依賴礦機收入,未來幣價的走勢勢必會影響其收入。那么,比特幣產量迎來再次減半的2020年,幣圈會怎樣?
512減半日前夕,比特幣價格重回10000美元,引得業內隱隱興奮。不少人將此與比特幣產量減半在即聯系了起來。
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就規定,每生產21萬個區塊,比特幣獎勵就會減半一次。按平均出塊時間十分鐘計算,大約每4年減半一次。回顧過往兩次比特幣獎勵減半,從長期趨勢看,比特幣的價格在減半后都出現了增長。第一次減半之后,比特幣價格從2012年11月的12美元上漲至2013年11月1000多美元。第二次減半發生在2016年7月,比特幣價格從650美元上漲至2017年7月的2500美元以上。
這一次,比特幣還能延續前兩次減半后的市場走勢嗎?幣圈投資者翹首以待。而就在第三次減半前夕,比特幣又上演了一輪瀑布行情,原本的喜悅期待瞬間被驚嚇取代。5月10日早上8點開始,比特幣在半小時內從9500美元價位瞬間下跌了上千美元,最低價格跌破8200美元。
5月12日3點23分43秒,比特幣區塊鏈網絡630000高度區塊被挖出,播報方是螞蟻礦池(Antpool)。至此,比特幣第三次獎勵減半如期發生,但市場所期待的“大暴漲”并未出現。當日,市場表現平靜,比特幣價格波動并不大。5月14日,比特幣重回9000美元。
在孔劍平看來,減半是一個導火索,但和幣價上漲并無必然關系。“比特幣減半會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也會對短時間內的產出和需求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價格變化是可能存在的,但兩者并不是必然關系。”他認為,決定比特幣未來成長的核心,在于數字貨幣在數字經濟時代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同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同的用戶將實現更高效的連接,進而催生更多的數據和價值。如果比特幣是數字世界之錨,那么它整個空間還非常大,可以呈指數級增長。”孔劍平表示。
目前,比特幣已經經歷了兩次減半,從每個區塊50個比特幣獎勵,減少到每個區塊12.5個比特幣獎勵。5月的這次減半后,每個區塊的比特幣產量將只有6.25個。這也意味著,礦工獲取剩余比特幣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對于礦機企業來說,同樣是巨大的壓力。
比特幣減半后,更多舊機型面臨“開機即虧損”的狀態,將直接被遺棄。新一輪“軍備競賽”開啟,礦機廠商能否推出更高算力、低功耗的礦機,直接決定著未來座次。
嘉楠科技備戰情況如何?公司董事長張楠賡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新產品的研發未受疫情影響,已于二月份完成研發工作,且相較于上一代量產產品,這一代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改善了約20%~30%的性能功耗比。
據了解,在區塊鏈ASIC芯片方面,嘉楠科技完成了基于中芯國際14nm產品的研發工作,將在今年二季度量產出貨,基于臺積電5nm技術的產品也正在研發中。
“今年的豐水期和比特幣減半的市場行情,對公司來說也是機會。大量舊型號機器會在今年淘汰,替換需求會比較高。公司也在積極研發更先進的礦機,給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嘉楠科技相關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礦業競爭加劇,對于未來走向,孔劍平看到一個趨勢:原本,一個礦工買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礦機,但隨著進入的資本越來越多,采購礦機的訂單達到了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挖礦產業正向集中式采購礦機發展。“對于參與資金量不大的個體,其實可以以買云算力等方式進行合作,相當于有了更專業的團隊來參與產業鏈各個環節。”嘉楠科技也在近日推出了區塊鏈新產品“嘉楠云”,支持合作伙伴搭建區塊鏈云算力平臺。
孔劍平強調,比特幣這類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最為人熟知的應用,“數字貨幣領域,新的機會其實已經不多了。”他認為,“而區塊鏈+實體產業,從國家到地方,從國企到主要民企、創業公司都很支持,這方面機會特別大。但是對于新入場的創業公司而言,這里面的機會反而也不大了。這個領域需要和更多傳統企業進行配合,更有優勢資源的機構都會進入這個領域,創業公司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比特幣誕生十年,期間起起伏伏,歷經多輪牛熊市,礦機企業裹挾其中,幾經沉浮。時至今日,波動的幣價、激烈的行業競爭、下滑的利潤,礦機企業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在這個十字路口,礦機企業該如何布局未來?作為上市公司的嘉楠科技,更不能允許業績一直被幣價“綁架”。
正如張楠賡在上市儀式上所說:“上市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我們新的開始。”
嘉楠科技的新戰場早已選定——AI芯片。
礦機的核心競爭力在ASIC芯片,嘉楠科技認為自己在算力領域的技術積累,恰好能解決人工智能芯片算力不足的問題。無獨有偶,第一大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也將二次創業的方向放在了AI芯片上。
孔劍平不認同進軍AI芯片領域是嘉楠科技的轉型,“更確切地說,是公司產品線的拓展。因為AI芯片和礦機業務的本質均是芯片的設計。”
具體到產品上,嘉楠科技選擇了更下沉的端側市場,將重點放在了諸如智能家居、智能樓宇等物聯網場景上。在嘉楠科技的展廳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除了阿瓦隆礦機、區塊鏈電視、區塊鏈取暖器等產品外,還陳列著人臉識別芯片、智能玩具機器人、智能水表等。
對于這一布局,孔劍平也考慮到了技術壁壘。“云端芯片壁壘其實很高,整個生態比較完善。而相對來說,邊緣芯片門檻沒有那么高。同時,萬物互聯的AIoT領域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新進入者,更有切入機會。“
2016年初,嘉楠正式研發AI芯片。2018年,公司推出第一代AI芯片“勘智K210”,這也讓其成為行業內第一家提供基于RISC-V架構的商用邊緣計算AI芯片的公司。
圖片來源:勘智官網截圖
在2019年5月,張楠賡曾公開表示,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公司礦機與AI業務收入比例達到1:1。而從目前的收入構成上來看,礦機業務依然是嘉楠科技的絕對核心,AI產品的盈利性尚未顯現。據財報披露,2019年,嘉楠科技AI產品的收入為260萬元,僅占公司總營收的0.2%。
對此,孔劍平表示,1:1并不是指礦機業務在縮小,公司未來仍將“兩條腿走路”。“這兩個行業都會有大的增長,最終公司業務構成可能會是1:1,但并不是說我們要強調1:1。”
“其實,公司AI產品的收入已經增長很多。我們在智能門禁、智能抄表、智能玩具機器人上的應用都已陸續落地,也和百度等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孔劍平介紹道。目前,嘉楠科技也正在開發第二代AI芯片產品,計劃在今年推出并量產。
相比2018年,當前AI芯片的熱度已明顯冷卻。不過,孔劍平對AI芯片未來的發展空間充滿信心,“現在我們身邊的設備除了手機可能智能一些,大部分產品還未智能化。而未來隨著芯片的成本越來越低,算法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大部分設備都將智能化,每人可能擁有幾千個芯片甚至更多。”他認為,“(未來空間)是非常巨大的。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算法類公司,‘算法四小龍’估值也很高,但AIoT并沒有真正爆發,還需要時間去積累和推動。”
談及市場競爭,孔劍平對自家產品充滿信心。“邊緣計算細分很多類型,勘智在定位上有它獨特的低功耗、高計算性能,以及高性價比的優勢。而英偉達等半導體巨頭的芯片更偏云計算的GPU市場,在新賽道上,我們其實并不比他們弱。”他稱,“傳統芯片方面,國外有很強的專利壁壘,國內與之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區塊鏈ASIC芯片等很多新領域,中國的技術已經領跑全球。”
在公司組織架構上,孔劍平介紹,嘉楠科技AI板塊的研發人員已超過了礦機板塊的研發人員。礦機的核心也是芯片,整臺礦機大概80%的成本是芯片,嘉楠科技此次上市所募資金也將主要用于高效能計算及AI芯片領域的研發。
孔劍平還表示,短期內,公司沒有相關投資收購計劃,但不排除未來會對人工智能、區塊鏈產業上下游相關的優秀公司進行投資。
同時,他認為,未來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將更有效地結合,未來的計算形式、計算網絡都會有巨大的變革。“我們能參與哪幾個環節,都會提前對這些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研究和做一些布局。”
孔劍平相信,未來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必將加入B(Blockchain,區塊鏈),成為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ABIoT,AI、Blockchain、IoT),他喜歡將此稱為“價值智聯網”。
“未來數以千計的智能終端將伴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它們會實時記錄數據。如果隱私被侵犯,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危害人類的情況,那將很恐怖。而有了Blockchain,我們就能知道這些。”他解釋說,“無論是信息安全,還是在價值高效轉移層面,都需要與Blockchain結合,形成一張真正有價值的、智能的網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