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8 00:28:53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易啟江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不能正常運行。連日來,為保障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發揮中小企業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省市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幫扶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河北、山東、江西、海南、重慶、黑龍江、遼寧、浙江、福建、江蘇等多地都出臺了支持企業健康發展、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舉措。
就在2月7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明確疫情期間未能按時繳存公積金業務的單位和個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個月內補繳,受嚴重影響的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等。
浙江瑞安出臺了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十二條政策意見,指出企業受疫情影響產生重大損失,可申請房產稅額10%減免。
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出臺的扶持措施各有側重,但涵蓋全面,包括加大金融支持、減輕稅費負擔、加大穩崗力度、降低運營成本等多方面的舉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是繞不過去的問題。記者注意到,在多數省市印發的幫扶舉措中都把加大金融支持放在了重要位置。
其中,北京市明確要妥善解決困難企業融資問題。對因受疫情影響經營暫時出現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為相關企業做好續貸服務,努力做到應續盡續、能續快續。啟動線上續貸機制。
山東在強化金融支持方面推出了6條細化舉措,包括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信貸融資成本、降低企業擔保費率、加強應急轉貸基金使用、實施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財政貼息、實施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等。
除了明確對受疫情影響、授信到期還款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外,對國家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2020年新增的企業貸款,中央財政已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50%給予貼息;對省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省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
此外,重慶、海南、江西、河北等多個省份都對明確了具體的金融支持措施。
不少專家認為,減稅降費對于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就發布了關于加強落實稅務支持政策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稅務十條”。
其中提到要著力支持小微企業。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酒店行業企業和其他未能及時充分復工復產的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輔導落實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
同時,對納稅人因疫情影響納稅確有困難的,依法合理予以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因疫情影響的“定期定額”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定額,或簡化停業手續。對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依法準予延期申報;符合延期繳納稅款條件的,依法準予延期繳納稅款;對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不予加收滯納金。
河北省2月4日印發文件,要求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對用于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確有特殊困難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可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蘇州、湖州、福州等城市也紛紛對因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發生重大損失,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減免。
在這方面,蘇州、寧波等不少城市推出支持企業不裁員少裁員、階段性延長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穩定企業勞動關系、重點支持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就業服務等細化的舉措。
以上海為例,2月4日,上海市人社局、醫保局、財政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減輕企業負擔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2020年,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返還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
同時對因受疫情影響,對本市社會保險參保單位、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未能按時辦理參保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業務的,允許其在疫情結束后補辦。參保單位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向本市社保經辦機構報備后,不收取滯納金,不影響參保職工個人權益記錄,相關補繳手續可在疫情解除后3個月內完成。
寧波也明確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對于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50%。
在這方面,北京、河北、安徽銅陵、山東等不少地方推出了諸如減免中小企業房租,增設創業孵化基地、園區運營補貼,緩解企業用能成本壓力等措施。
2月2日,蘇州發布《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其中明確減免中小企業房租。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1個月房租免收、2個月房租減半。對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
同時,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基地等各類載體,優先予以政策扶持。
山東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氣、用水等,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疫情結束后3個月內,由企業補繳緩繳的各項費用。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措施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都十分必要。
首先,對零售消費、交通運輸、旅游酒店、娛樂餐飲等受損較大的相關服務業的小微民營企業,制定中長期減免、延期繳納稅費,包括企業的增值稅及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部分政府性基金、社保、五險一金等,加大和定向補貼力度,能夠降低企業日常經營負擔。
其次,各地還應更多采取市場化措施,針對部分歷史經營業績良好、但短期受疫情影響而遭遇現金流困境的企業,提供中長期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并保持銀行間流動性寬松,引導市場利率和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同時,財政部門可加以配合,為困難行業、困難企業的貸款提供臨時性的財政貼息。
再次,還可發放指定行業、特定地區的消費券。對受損嚴重的特定行業、重點地區的特定居民,如老年群體、學齡前兒童、城市及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等,以發放消費券的形式,提振短期消費。
第四,高度重視疫情對就業的沖擊,將穩就業作為近期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疫情過去之后投入更多財政資源,對受損的中小企業加大力度開展適應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需求、適應網絡消費、在線服務、宅經濟等新型行業的勞動力技能培訓,幫助受疫情沖擊而失去工作的勞動者得到充分社會保障,甚至提供臨時性的基本生活補助,并盡最大努力安排其盡快就地尋找再就業的機會。同時,在確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對勞動制度進行適時調整,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靈活決定用工政策。
在王軍看來,除了各地政府的政策措施外,中小企業自身應以市場化手段為主,積極尋求更多自救方式:一是盡快收縮線下業務,壓縮運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控制非必要現金支出;二是積極發展線上業務、拓展收入來源,借助創新技術手段,努力向非接觸經濟、宅經濟等轉型;三是優化供應鏈管理,尋求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支持;四是尋求被并購的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