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9 16:45:25
10月29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滬發(fā)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實習編輯 成錦鴻
10月29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滬發(fā)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以“逆周期調節(jié)與結構性改革并舉促增長”為主題,分析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風險因素,并為今年第四季度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給出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改革建議。
報告指出,前三季度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依然處于政府年初設定的6%至6.5%預期增長目標之間。作為一個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而言,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的形勢之下,能夠保持這樣一個增長速度實屬不易。不過,從中國自身的發(fā)展目標任務,尤其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來看,這一增速已近下邊界。分季度來看,GDP增速一季度6.4%、二季度6.2%、三季度6%,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
具體來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有如下主要特征:投資增速回落,基建投資回暖;金融市場平穩(wěn)運行,信貸結構改善遲滯,從貨幣供應來看,2019年三季度M2的增速是與我國當前經濟的運行相適應的,課題組預計四季度貨幣供應將適度并有針對性的寬松以應對當前的下行壓力以及其他挑戰(zhàn),貨幣供應增速將總體保持平穩(wěn);財政政策繼續(xù)發(fā)力,結構有所改善,債務風險猶存,課題組提出,財政減稅降費的效果依舊顯著,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家庭、企業(yè)和市場活力,財政收入總體保持平穩(wěn);財政收入結構有所改善,質量有所提高;商品房銷售探底回升,房價走勢分化加劇。
課題組認為,解決中國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可持續(xù)性問題以及經濟發(fā)展中所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關鍵還是要靠自己。面對外部的負面沖擊和自身的周期影響,逆周期調節(jié)政策有其現實必要性,但需要注意科學性、嚴謹性、現實性、針對性的有機結合,并且應該與市場化改革、全方位開放的大方向一致。市場化改革應堅持競爭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則方向,以改革促進不合理體制、結構的糾正,全方位開放應向更高的制度型開放轉變,以開放倒逼自身制度環(huán)境的改善,促進“有能、有為、有效、有愛”的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形成,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來形成促進可持續(xù)增長的制度紅利。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冰 攝)
具體而言,課題組有如下建議:一、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穩(wěn)增長力度,綜合運用貨幣、財政和產業(yè)政策等工具;二、以競爭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則來推進體制性、結構性的市場化改革放;三、以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來應對逆全球化和倒逼內部改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