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0 11:46:41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在出席峰會時表示,新加坡將從三方面著力,迎接未來的挑戰:升級金融支付系統、發展農業創新,以及加大基礎教育及科研投入。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名揚 攝
“接下來,亞洲仍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為順應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新加坡正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與世界的交流互動。”
9月19日,米爾肯研究院2019亞洲峰會在新加坡召開。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在出席峰會時指出,科技和創新正改變世界。
在此情況下,他表示,新加坡將從三方面著力,迎接未來的挑戰:升級金融支付系統、發展農業創新,以及加大基礎教育及科研投入。
促進金融科技,加大教育投入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流通使得世界的聯系進一步增強。”在王瑞杰看來,這不僅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實體產品的流動,也無形中促進了資金的流通。
他認為,新加坡過去的成功,與金融體系的建設完善,以及對外國投資的歡迎密不可分。
“如今,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和在線支付的推廣,過去偏遠鄉村地區的消費潛力逐步被釋放”。
在此情況下,王瑞杰表示,想要抓住這一潛在的經濟增長機點,順應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新加坡正積極促進技術與實踐的融合,“進一步升級金融支付系統”。
除此之外,他指出新加坡一向重視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致力于讓最優秀的成為教育者”。
未來,為了適應科技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王瑞杰表示新加坡還將加大對大學基礎科研的投入,并充分發揮企業的力量。
關注土地利用,發展農業創新
實際上,除了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對于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而言,糧食供應也一直是“懸于頭頂的利劍”。
數據顯示,新加坡超過九成的糧食,實際上都需要進口。新鮮蔬菜水果、豬肉和加工產品、熟雞肉和雞蛋等常見食品,都名列其中。
在今年年初,新加坡發布年度預算時,王瑞杰就曾表示,2019年新加坡將重點關注水產養殖、發展農業創新,努力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峰會現場,王瑞杰再次強調了食物供給對新加坡的重要性,并表示“新加坡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以更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食物需求”。
除了農業創新,他同時指出要“規劃好地面土地用途,更高效地發展農業”。
實際上,由于空間匱乏,新加坡一直以來靠“向上”和“向海”的方式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向上建高層建筑,向海填海造地。
據報道,新加坡通過填海造地,已使國土面積增加了四分之一之多,達到720平方公里。
然而,新加坡人口如今已達560萬人。在未來幾年,預計還將穩步增長。為優化地面的土地利用,新加坡正考慮如何“向下”,即更好地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
據了解,目前新加坡已修建一條地下高速公路和一個先進的地下空調系統。更多地下基礎設施,也將納入新加坡的考慮范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