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7:31:39
網紅是網紅市的通行證,透明是透明城的墓志銘。去年年末,我國網民已有8.3億人,有的城市,如成都、重慶、西安等早就在坐享網紅紅利,對外,招攬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人才和投資;對內,則批量造就了工作機會、創(chuàng)業(yè)項目、城市機會。
如果通過數字來看,國內的省會城市又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網紅和透明程度呢?
01省會城市差異大 呈現(xiàn)階梯狀分布
我們利用百度指數系統(tǒng),搜集了2018年7月23日至2019年7月22日的城市百度指數,制作了下圖。
百度指數指得是網民在百度對關鍵詞的搜索程度,通過后臺自動監(jiān)測網民行為所得。而城市的百度指數則代表了在這個時段內城市被大眾搜索的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的網紅度。
從下圖可以看出,省會城市熱度差距較大,形成階梯狀變化。
在10000熱度以上,成都、西安、南京、杭州、廣州、武漢這些省會分布其中,屬于頭部網紅城市。從哈爾濱到太原區(qū)間,城市熱度從4000跨越到8000,這部分為第二梯隊。中部的城市由武漢領銜,大幅度領先于其他城市,不過依稀可以看出鄭州的野心。而合肥、長沙、南昌等中部城市熱度差距較小,呈現(xiàn)出緊緊抱團的局面。未來,期待有新的中部黑馬跑出。而最末部分熱度均在4000以下,以銀川、烏魯木齊和呼和浩特等西北城市為代表。東北三省,曾經共和國的長子,如今越發(fā)“透明”。除了哈爾濱仍在以冰雕頑強地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其他兩個省會城市沈陽及長春依舊排名中下游。
省會城市存在感大體遵循了人們的主觀印象,中國大陸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城市就是海口了,大概是臨近的三亞風頭太勁。
制圖:每經智庫
02存在感背后的原因
頭部熱度城市的特點為擁有較大的經濟體量和較多的人口、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從經濟體量來說,第一梯隊中連2018年GDP排名最低的西安都達到了8349億,其他城市更是萬億俱樂部成員。發(fā)達的經濟是城市活躍的核心,一個活躍經濟體一定在不間斷行動,產生持續(xù)影響力。
人口是行動的主體,是影響力產生的核心力量。一個城市只有擁有足夠多的人口,才可能產生引人注目的活動。這些省會都是特大城市(人口介于500萬-1000萬),連排名最末的南京在去年已經達到843萬。
文化是不容忽視的力量,是一個城市對外最好的名片。除了經濟、社會話題外,豐富的文化更能衍生出額外的談資。如文化名城成都、重慶、杭州,是目前最大的討論社區(qū)豆瓣鵝組的熱議城市,討論度平均達到了5000多貼。旅游、吃、時尚、幸福感是成都的討論熱點,而旅游、吃、美女、方言則是重慶的熱議話題,杭州則是旅游、街拍、宜居。對老百姓而言,最關注的必然不是宏觀抽象的政策經濟話題,文化所衍生的各種要素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梯隊熱度相對較低的原因是這些城市大部分為中部城市,經濟體量和人口數目均不如第一梯隊,也未有較為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經濟較不發(fā)達且人口較少是第三梯隊城市排名倒數的主要原因。例如呼和浩特以300萬人口坐擁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GDP僅達到2900億左右(2018)。
第二和第三梯隊的問題除了客觀的因素,政府作為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排名末位的城市如銀川,媒體報道指數僅有57(2018.6-2019.7),而頭部城市的平均值為602,達到了10倍的差距??梢钥闯?,這些城市本身也缺乏引人注目的亮點和措施、活動。政府囿于經濟發(fā)展,停留在傳統(tǒng)的宣傳,并沒有深度挖掘城市的特質,也未有系統(tǒng)性宣傳策略。所以,當人們看到這些城市的時候,腦子里沒有太多鮮明印象。
南昌百度資訊搜索結果
03 成都西安逆勢崛起
成都、杭州、重慶、西安近年來都是網絡紅人,但主觀上卻難以排個先后座次。數據顯示,成都當之無愧地奪得了這個桂冠,更力壓了明星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上海熱度最高,為17199)。尤其是廣州,已經被成都領先了將近8000熱度的身位,相當于鄭州整年度的城市平均熱度。在27(除臺北)個省會城市中,西安更連跨臺階,排在了榜眼的位置。
總體而言,城市存在感與城市經濟體量息息相關。不過,善于挖掘自身特點并傳播形象的城市仍對提升網紅程度有所助益,如成都、重慶、西安。
成都借力“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口號,并順著2017年趙雷傳唱的《成都》火遍大江南北,走進了人們的心里。不過,此刻的成都急需嶄新的標簽召回更多的人。
西安近年來特別有存在感,也是利用抖音把城市形象玩得特別溜的城市典型。據媒體報道,位于西安城墻腳下的永興坊“摔碗酒”是被抖音捧紅的眾多“網紅”景點之一。“摔碗酒”配上一曲歡快又洗腦的《西安人的歌》,在網上迅速躥紅,吸引八方“抖友”紛紛前來“打卡”,飲一碗古城老米酒,做一回西安“社會人”。
2018年春節(jié)期間,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103.15億元,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04 傳播手段塑造城市形象
存在感其實是城市形象的打造,較強的存在感有利于集聚人才和資源,是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通過發(fā)展經濟提高城市形象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挖掘城市內涵并傳播特色標簽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中國的城市“千城一面”問題嚴重,如何發(fā)展延伸獨特的城市文化及風格是關鍵。缺乏特色城市印象,是存在感不高的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有效運用傳播手段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研究員、城市營銷與策劃專家劉彥平博士給出了他的答案。他表示,第一,綜合打造城市名片。城市產品包括城市的一切有形、無形的資源,城市有價值的項目以及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作為城市的產品,經過搜集、加工、整理等流程,進行傳播。第二,需根據受眾特征采用不同的傳播策略。市民、企業(yè)家,外來的游客、國際公眾各需接收不同的聲音。第三,充分利用自有、自建、他有和擴展等渠道傳播城市形象。此外,利用網絡技術擴大傳播渠道效力。從網絡技術角度看,現(xiàn)在有電子郵件營銷、搜索優(yōu)先設計、病毒營銷、城市博客、RSS信息聚合開發(fā)、內容整合與發(fā)布、廣告創(chuàng)意、即時通訊營銷等諸多手段。這些不只是適用于產品推廣,同樣適用于城市傳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