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6 21:41:28
每經編輯|何小桃
昨日(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4月1日要減增值稅,全面推開。汽車行業也在第一時間響應,奔馳、寶馬、捷豹路虎率先開啟了價格調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15日晚,梅賽德斯-奔馳發布官方聲明,響應國家增值稅下調政策,從即日起購買全車系產品提前享受價格優惠。
3月16日一早,寶馬(中國)和華晨寶馬也聯合宣布提前調降廠商零售價。捷豹路虎其后也跟進降價。
奔馳方面,降價幅度最大達6.4萬元,寶馬最高降幅為6萬元,路虎品牌車型最高降幅8.5萬元,降價之后你是不是離奔馳、寶馬、路虎更近一些了呢?
4月1日,我國增值稅稅率下調政策將正式實施。
3月15日晚,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提前下調梅賽德斯-奔馳及smart在我國全部在售車型的廠商建議零售價,并將于3月16日正式生效,以第一時間惠益廣大消費者。
此次廠商建議零售價調整后,梅賽德斯-AMG車型最高降幅達6.4萬元,梅賽德斯-邁巴赫車型最高降幅為6萬元,梅賽德斯-奔馳車型最高降幅4萬元,smart車型最高降幅7000元。
奔馳宣布降價后,今天一早寶馬迅速跟進。寶馬宣布,即日起(從3月16日)下調BMW全系產品廠商零售價,包括寶馬在華生產的國產車型,如BMW3系、5系、BMWX3,以及BMWX5、7系等進口車型。以BMW M760Li xDrive為例,價格下調6萬元。
與此同時,3月16日捷豹路虎中國及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宣布,為響應我國增值稅稅率下調政策實施,提前下調在華銷售的捷豹和路虎品牌全系車型廠商建議零售價,即日生效。
此次廠商建議零售價調降后,捷豹品牌車型最高降幅4.2萬元,路虎品牌車型最高降幅8.5萬元,涉及捷豹和路虎品牌旗下全系車型,包括在華生產的國產車型。其中,路虎攬勝進口車型降幅均超過3.3萬元,捷豹XFL最高降幅為1.5萬元。
奔馳、寶馬、捷豹路虎降價,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嗎?
從網友的評論看,有質疑降價套路多,沒有誠意的:
@趙塞塞:降這么點,購車套餐包,手續費里隨便就找補回來了。比原先少優惠一個點,多收點手續費保不齊比以前賣的還貴。
@AmgMpowerRT:回饋消費者純屬扯淡,指導價降了沒用啊,4S的優惠幅度跟進就縮小了,其實消費者到手價還是一樣的,套路深的很。
@MelodyMemorise:廠家下調建議零售價而已。最終價格還是以經銷商為準的。
@操碎心的王老師:基本款降降看。
有人認為降不降無所謂,反正買不起的:
@Michael-Wu-77:我差的是那一兩萬嗎?我差的是那100多萬。
@李新順:就跟蘋果降幾百塊錢一樣,還是買不起,你降它個幾十萬,你試試有人買不?
有剛買就遭遇降價的:
@拉斐兔:太慘了,二姐正月才買的320li,這個好消息得告訴她,哈哈。
@用戶6317054871:我去年12月買的,不去討差價。
也有為降價叫好的:
@無奈中的隨性:品牌企業降價,會起到連鎖反應,其他品牌也會有相應的調價,這對消費者是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去年5月1日以來奔馳方面在我國的第五輪降價。
3月1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的記者發布會上宣布4月1日起我國增值稅率下調政策將正式實施,生產制造業的增值稅稅率由16%大幅降至13%,一舉降低了3個百分點。僅僅10個小時后,奔馳方面便發布降價消息,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資料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經歷了28年的持續增長后,中國汽車市場早已是全球最大,但去年開始整體銷量下滑,出現負增長。
但2018年奔馳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11%達到65.3萬輛,占奔馳全球總銷量的28.2%,而中國自2015年以來持續成為奔馳在全球的最大單一市場。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表示:“奔馳能連續三年摘取全球豪華汽車品牌銷量桂冠,這要特別歸功于我們在中國市場的雙位數增長。”
不過,對于奔馳來說,2019年的形勢并不樂觀。
據奔馳官方2月11日公布的1月銷量數據來看,梅賽德斯奔馳全球范圍內共計交付新車180539輛,同比下跌6.7%。
數據顯示,1月份奔馳在華共交付新車71697輛,同比增長4.8%,雖然是奔馳首次在華銷量突破7萬大關,但是這是繼去年11月、12月份后,奔馳在華銷售增速再次低于5%。
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也讓奔馳必須高度緊張。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位居第一陣營的奔馳、寶馬和奧迪一直在市場銷售上比拼激烈,彼此間的差距也極其微小,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的市場舉措都會打破原有的競爭格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