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3 20:19:15
當前,在山東省不少市縣機關單位中,一場關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對一篇新聞報道所作重要批示的大學習正在進行。這篇調查采訪直指“鳳岐茶社”這家誕生在山東的企業,在山東卻“難以生存”,移師浙江烏鎮之后成為了“國家級眾創平臺”。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近,一家名叫“鳳岐茶社”的企業在山東“走紅”了。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事情源自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輿情專報》第006期刊登的,題為《四位省領導先后批示 “鳳岐模式”在山東落地推廣仍阻礙重重》的調查采訪上,作出的批示。
從當地媒體提供的信息來看,這篇調查采訪直指“鳳岐茶社”這家誕生在山東的企業,在山東卻“難以生存”,移師浙江烏鎮之后成為了“國家級眾創平臺”。
根據公開報道,2018年9月,山東省省長龔正,副省長王書堅、于國安、于杰四位省領導,分別批示《關于復制、推廣“鳳岐茶社模式”,打造智慧農業齊魯樣板的建議》(由山東省老科協朱正昌、趙振東等院士專家提出)。
其中要求山東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等多個部門,與山東省老科協和相關企業研究論證提出意見,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推進落實。
顯然,即便有了一個省長加三個副省長的批示,推廣仍舊阻礙重重,由此,這才有了《閃電輿情專報》的調查采訪,引得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對該文章作重要批示。
到底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讓山東如此重視。城叔以為,要先從這家“茶社”說起。
“山東急需的”,跑了
2014年底,鳳岐茶社創立于山東,落地濰坊,被當地媒體稱為“山東省首個基于O2O模式的創新創業孵化器”。次年,桐鄉市當地政府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入鳳岐茶社落地烏鎮。這是山東鳳歧茶社的第一個“復制點”。
再到2018年,桐鄉市官方口徑已悄然變為“鳳岐茶社以烏鎮為中心,在浙江、山東、貴州和北京等地建設了13家眾創空間”。烏鎮鳳歧茶社相關人員也告訴城叔,“目前在烏鎮這邊工作比較多”。
“鳳岐茶社”,主要是以助力傳統農業轉型智慧農業見長。“鳳歧模式”則是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例如,鳳歧茶社到烏鎮后的“第一單”,用九個月時間對浙江嘉興一家養豬企業進行“孵化”,將其估值從2000萬增到超過10億元。而后這家企業還成為G20峰會的供應商之一。
“這正是山東所急需的”。山東財經大學教授董彥嶺告訴城叔,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當下傳統農業正亟待轉型。
山東是國內主要的農作物產區之一。2017年山東農產品出口,總值達到1152.5億元,占全國近四分之一,連續19年位居全國首位。
曾經,農業是山東優勢,產量、質量、多項產品領跑全國。但當下,“危機”已至。
在2018年10月印發的《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山東農業大而不強特征明顯,對標江蘇、浙江等省,農業先發優勢不再突出,有些領域甚至已經落后”。比如2017年,山東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7%,而江蘇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
山東農村人民似乎也不如江浙兩地農村人民日子“滋潤”。從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18年,山東是1.6萬元,而江蘇是近2.1萬元,浙江達2.7萬元。
去年初,一篇《山東終于意識到自己落后了》,全網刷屏。這篇文章全文引用了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新年伊始,書記“揭自家短”,急切要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接著,2018年在農業轉型上,山東接連出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兩項規劃中,智慧農業都是重點。而“鳳歧茶社”的業務內容正與此高度契合。
山東省老科協朱正昌、趙振東等院士專家也認同,“鳳岐模式”為加快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和新舊動能轉換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值得在山東省大力推廣。
意識到問題,“動身”了
作為“土生土長”且為當地發展急需的企業,為何在“他鄉”越做越好,在本地卻難以推動?
對于“鳳歧事件”,董彥嶺認為,“在當下山東打造優良營商環境這個時期,它是個典型事件。”
董彥嶺告訴城叔,一開始“鳳歧茶社”落戶濰坊,當地相關部門在服務企業方面并沒有犯什么大錯,而是“相對消極一些,沒有做到積極主動地幫助企業去解決問題。但烏鎮那邊,對企業就非常熱情主動”。
根據此前臨沂文明網的報道,在濰坊,鳳歧茶社曾因水電網暖等問題,還曾與當地職能部門有過分岐。
反觀烏鎮,在2015年的北京“雙創周”活動上,烏鎮主動對接山東鳳岐茶社,邀請其進入烏鎮發展,并且給予鳳歧茶社一系列優惠。同時,在風歧茶社進入烏鎮時,當地政府還負責為培育和被培育企業牽線搭橋,幫助創服機構盡快打開局面。
在便利化上,鳳歧茶社負責人傅騫曾對媒體表示“我們到烏鎮后,所有事情最多只需要找一個人就可以辦好。我把問題提出來,基本上就在兩天內就會有相關部門來反饋,很快落實好。”
“(烏鎮的)服務更‘潤物細無聲’吧!”對比烏鎮和山東兩地的運營情況,鳳歧茶社相關人員也如是告訴城叔。
“主動服務企業、服務到需求痛點上,這是山東亟待提升的一點。”董彥嶺表示。
對于這些問題,山東已經有所意識并開始“動身”。
2018年4月,山東省政協一行就曾前往浙江實地考察。在杭州創新創業標桿地點夢想小鎮,山東省政協常委王玉亮對浙江的便利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感受深刻:“我感覺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和我們山東最多跑一次的定位不同,第一,他們是以‘店小二’為定位的,我們是以行政機關如何下去服務為定位的;第二個不同,他們有量化標準,最多跑一次到底減哪些、做減法減到什么程度,我們是沒有的……”
緊接著:6月,山東開展首次對全省17市營商環境進行評價;7月,山東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會議上,多部門表示,要為企業做“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務;9月,印發《山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實施方案》;12月,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其中明確38項具體改革任務……
2019年,已被山東定位為“工作落實年”。今年開年動工第一天,在山東全省狠抓落實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說,要撲下身子抓落實。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都是“施工隊長”。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東團開放日上,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省長的龔正也表示,要在簡政放權、一次辦好改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給企業提供陽光雨露。“現在我們就是要放下身段,主動服務、提供‘保姆式服務’”。
透過一家“茶社”,剖析一種“模式”,再到營造一種“環境”,意識到了問題的山東如何去破解問題?再走走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