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6 18:24:24
恒大吸金能力大增,但是在股價方面的表現似乎并未與之匹配。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林菁晶
3月5日晚間,中國恒大發布正面盈利預告,2018年凈利潤和核心業務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核心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超90%,核心業務凈利潤達770億元以上,刷新行業最高紀錄。
預告發布后次日早間,中國恒大(03333,HK)高開,漲幅一度高達6.95%,但隨后股價一路走低,截至下午收盤,股價為26.25港元/股,微漲1.35%,市值約為3444億港元。
自轉型“規模+效益”以來,恒大在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數據顯示,恒大2017年核心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94.7%,2018年恒大核心業務凈利潤較2017年漲幅稍有下滑,增幅仍為行業較高水平。2017年恒大核心業務凈利潤為405.1億元,同比增長按此估算其2018年核心業務凈利潤達77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恒大在2018年每天能掙超2.1億元。
根據公告披露,恒大吸金能力大增,但是在股價方面的表現似乎并未與之匹配。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中國恒大今日股價高開與市場認可恒大的利潤增長存在一定關系,后續股價走低則反應市場整體環境,目前房地產市場股價存在一定的回調。同時,該分析師指出,目前房地產的風口已經不在龍頭房企了,已經切換到二線房地產股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恒大2018年核心業務凈利潤創新高是恒大戰略轉型的結果。
實施“規模+效益”發展模式,以及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在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恒大更加注重增長質量。按照轉型規劃,恒大已將質量增長放在第一位,保持規模位列行業前三,利潤爭做行業第一。
同時,在2017年中期,恒大宣布通過每年保持土地儲備下降5%~10%的幅度,引入戰略投資以及降低成本、增強盈利、凈資產等當時降低負債率。
利潤增長需要規模的支持,恒大利潤水平處于行業高位主要得益于規模優勢,但對比“利潤王”中海地產,恒大的凈利潤率優勢并不明顯。
數據顯示,2017年中海凈利潤率達24.6%,恒大凈利潤率為11.9%。而2018年,恒大合約銷售金額5513.4億元,中海地產為3012.40億港元,折合人民約為2573.6億元(3月6日匯率計算)。整體而言,恒大凈利潤率的競爭力不如中海地產,但基于恒大的規模優勢較強,所以凈利潤規模在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在2016年和2017年,恒大的合約銷售金額均超中海地產兩倍,考慮到銷售回款周期,合約銷售金額體現在營業收入和利潤方面的時間,恒大凈利潤總和上漲基于其多年積累的規模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恒大的利潤水平已經處于高位,未來要保持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長水平難度將加大,因此,恒大利潤的高增長率可持續性成為業內最關注的問題。
對此,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恒大的規模已經很大了,加上2018年2019年市場面臨下行壓力,保持持續高增長難度非常大。但幾年后恒大是否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該分析師表示很難給出答案,這將取決于公司現有業務的銷售和運營情況。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