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2 23:46:55
每經記者|吳抒穎
▲招商蛇口建設運營的樣板城區——深圳蛇口
四十年前,歷史之手在中國南海劃下重重的一筆。時任國家相關領導在面見完招商局副董事長袁庚后,在30多平方公里的深圳市南頭半島上,圈定了2.14平方公里,這就是后來被譽為“改革試管”的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而“把蛇口建成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是蛇口開發之初,袁庚老人許下的宏愿。
四十年間,招商蛇口與改革開放共成長,從邊陲小鎮到工業區再到自貿區,從知名房企到城市和園區運營服務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再起航的招商蛇口初心不改,這一次它是“美好生活承載者”,配套提供多元化的、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與服務。
招商蛇口已形成獨特的經營模式,布局“前港-中區-后城”,通過港、區、城聯動,為城市發展與產業升級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而“綠色”“產業”“文化”是招商蛇口承載美好生活的三個關鍵詞。
綠色人居是美好生活的底色
招商蛇口一直是綠色人居的探路者、實踐者和領跑者,這是一家企業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招商蛇口一直堅持以人為本、能效適配的設計思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建筑的低碳發展,為人們營造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努力打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
在技術創新上,招商蛇口不斷完善綠色技術體系,加大綠色技術研發的投入,注重最新技術的應用,最大程度地節約資源,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人們營造可持續的生活空間,為周邊社區和環境帶來正面貢獻。
僅在2018年,招商蛇口就又有12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認證,新增綠色建筑面積約173.55萬平方米,其中深圳蛇口郵輪中心獲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運營標識,蘇州常熟太公望花園獲二星級綠色建筑運營標識,招商局上海中心獲美國LEED金級認證。
在技術上取得革新的同時,招商蛇口也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傳播綠色環保理念。2018年6月8日,招商蛇口主辦了“未來城市論壇暨第十四屆中外綠色人居論壇”,鼓勵更多人探索未來城市的可能性,開創更美好的人居城市時代;此外,招商蛇口在全國40多個城市同步啟動“綠蘿行動”,鼓勵更多居民為建設綠色社區身體力行。
產業服務賦能美好生活
作為城市和園區運營服務商,招商蛇口看重產業新城的發展模式。“我們將聚集資源,為城市與產業共生共榮構建‘美好生態圈’,與更多伙伴一起關注人的成長,服務城市的生長,讓城市更有溫度。”招商蛇口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許永軍表示。
招商蛇口的產業服務生態圈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在它的大本營深圳,招商蛇口積極開展的重大項目之一深圳會展灣項目,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會展中心,奠定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貿易會展業中超級地位,推動中國會展業向世界強國邁進,是建立世界各國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機銜接的重要經貿紐帶。
招商蛇口的郵輪產業生態圈正在全國沿海、沿江港口城市進行布局,并以深圳蛇口郵輪母港為樣板,全方位打造集郵輪、旅游、金融、商貿、物流為一體的創新型郵輪母港,實現船、港、城、游、購、娛聯動發展。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幫助貧困地區精準脫貧,招商蛇口還定點幫扶湖北蘄春,立足當地中醫藥行業建設蘄春健康產業新城,以其優勢開展大健康產業扶貧,以“一園區一基金”及產融結合的經營戰略激活當地造血功能,為實現人民共奔小康貢獻力量。
截至2018年底,產業新城已集聚了以李時珍醫藥集團、招商健康為龍頭的10多家大健康企業,產業集聚初具雛形,將帶動蘄春當地蘄艾產業及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
文化服務提升美好生活
文化創意產業是立足當下、連接未來的重要產業,招商蛇口向來注重在這一方面的建設與推廣。“我們重視人文的力量,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推動文化脈絡向前延伸,以和風細雨的方式為城市人文的發展澆灌養分,以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招商蛇口表示。
招商蛇口目前在建的前海深港文創小鎮項目,將作為開啟前海媽灣片區“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區的先導項目,其總建筑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一期項目預計2019年內竣工。文創小鎮是以文創為核心,設計、影視、科技、金融、信息等為外延的“1+N”產業融合平臺,將有效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拓展香港產業發展空間。
招商蛇口重視文化與傳承,其以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為重要展示載體,積極打造展示創意、碰撞思維和文化交流的平臺,培養城市不斷推陳出新、敢于動手實踐的創新氛圍,激發創新熱情、推動文化創新。2018年,深圳國際創客周、深港設計雙城展和深圳設計周等活動在此順利開展。
為了傳承國粹文化,2018年,招商蛇口以“智慧的力量”之名,升級“蛇口杯”全國中小學生團體圍棋錦標賽規模,融入圍棋專項獎學金、圍棋文化宣傳普及等豐富內容,著名國手帶領1萬多名少年棋手參賽,在提升圍棋競技水平的同時,傳揚了圍棋文化的博大精深。
“客戶的滿意和服務價值的點滴提升,才是真正的積跬步致千里。我們將堅守客戶價值的本源,聚焦‘美好生活圈’全生命周期多元產品,以‘精匠之心’踏實地臻于至真,以專業價值承載生活的美好。”許永軍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