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8-12-26 23:31:40
11月債基規模增逾1800億元,總規模歷史上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與此同時,在收益率一路下行時,貨基規模再縮水近千億,成當月規模唯一減少的品種。公募基金業格局的新變化,透露了一種什么信號?
12月26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最新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
截至11月底,134家機構共管理公募資產13.61萬億元,環比上月增1811.36億元,增幅1.35%。
(附圖:11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
分類別看,貨基縮水809億元,成當月唯一規模減少的品種;與此同時,債基規模環比增加1800余億元,增幅達9.27%,總規模歷史上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
今年以來,貨基收益率幾乎一路走低。以天弘余額寶為例,其7日年化收益率從年初超4%,到目前僅有2.5%左右。
上半年,由于股市整體表現不佳,貨基規模增速雖較以往有所放緩,但總規模還是在繼續增加,并在8月底創下8.9萬億元的歷史新高。
而伴隨著收益率的進一步走跌,加上“T+0”快贖新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流動性,貨基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弱。
繼9月規模縮水逾6900億元之后,11月貨基規模再縮水809億元。
截至11月底,貨基總規模減至8.2萬億元。且11月份,貨基是所有公募產品中,規模唯一減少的品種。
股市表現低迷,權益產品受冷落;貨基收益率又“跳水”。對比之下,債基年內表現顯得格外亮眼。
以幾只債券重要指數為例,截至12月24日,上證國債、中證國債、中證全債等年內全數上漲。
(附圖:年初至12月24日債券指數區間漲跌幅)
伴隨而來的,是投資者對債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資金也開始逐漸往債券基金傾斜。
據中基協數據,截至11月底,債基規模達2.16萬億元,這也是債基歷史上首次突破“2萬億”規模大關。
(附圖:貨基與債基規模變化對比)
具體來看,11月新成立債基47只,成立規模666.52億份;而當月債基規模環比增加1683.93億份。
貨基和債基均屬于低風險產品,結合貨基規模變化,可以推測,11月申購債基的資金中,有不少大概率來自于貨幣基金贖回。
離開“低收益”貨幣基金的資金,一部分除轉向風險等級接近的債基外,還有一部分或許轉向了風險偏高的偏股產品。
據中基協數據,11月股票型基金份額環比增84.69億份,增幅1.15%;規模環比增200億元,增幅2.46%。當月滬深300指數上漲0.60%。
與10月份指數先抑后揚,逾900億資金大舉抄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1月份在指數先揚后抑走勢下,資金借道公募進場速度明顯放緩。
華爾街見聞 劉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