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6 23:37:34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分組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該法有望替代早年制定的“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分組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
多位出席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充分肯定我國修訂外商投資法的必要性,認為這能夠進一步彰顯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并為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三部法律為主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體系,為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來,面對新形勢,早期制定的“外資三法”難以適應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需要。新修訂審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有望替代早年制定的“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位出席今天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對修訂外商投資法的必要性給予充分肯定,并認為彰顯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出席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飛表示,外商投資法草案是我國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刻提出來的,這部法律經過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后,必將進一步彰顯改革開放的決心。
王毅委員表示,制定外商投資法是完全必要的。草案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作為基本制度,既符合我國政府對所有企業均可享受國民待遇的承諾,與國際規則對接,又考慮到我國的現實情況,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減少準入限制的同時,合理規范外商的投資行為,這是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
在充分肯定修訂外商投資法的同時,也有委員對外商投資法需增加對外商投資準入審查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陳鳳翔委員認為,建議設立專門章節,增加外商投資準入的審查規定,以及在外商投資法中增加有關就業安全審查制度方面的內容。“外國投資對我國就業的影響是雙重的。從整體上看,外國投資確實起到了拉動國內就業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具體產業、地區和時期內,外國投資的進入帶來了并購裁員及國內相關企業勞動者失業、勞動報酬不合理、勞動安全狀況惡化、就業穩定性減弱等消極影響。”
徐紹史委員以現行的安全審查工作為例,提出我國已經出臺了準入前國民待遇和附加負面清單管理辦法,以及多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管理的做法,外商投資項目管理的辦法。“把這些現有的做法結合這部外商投資法的法條作一個系統的梳理,使之緊密配合,相互銜接,防止制度設計上出現一些漏洞。”
江小涓委員表示,改革開放40年,再一次提外商投資法草案,確實和過去不太一樣。過去我國推出了許多促進政策,現在我們基本的主張叫競爭中性政策。“內外資競爭中性原則或者平等競爭的原則,這句話要寫進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立場。”
此外江小涓還建議要關注是否存在超國民待遇的情況,并對相關條文提出了“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在特定行業領域和區域采取投資優惠措施時,外商投資企業受到同等待遇”的修改建議。
張蘇軍委員建議,外商投資法第3條“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中間加上“公平”兩個字,即“營造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
“因為公平的環境是投資者最看重的,我覺得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投資環境是否優良的一個重要指標。加上這兩個字,跟整個法律制定、構建內外資平等待遇的理念是一致的。”張蘇軍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此舉標志著我國已經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在25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意味著我國在市場準入領域確立了統一公平的規則體系,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自主選擇是否進入,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隨意出臺對市場準入環節的審批措施,真正實現了“非禁即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