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6 14:15:35
我們要呼喚手的回歸,手造也是人們心靈溝通的橋梁。希望通過手造博覽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通過我們的手再次體驗手的創造力、創造價值。
每經記者|祝裕 每經編輯|凌建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大家在依賴便捷的工業制成品的同時,也越來越懷念手作,喜歡親手去制作、親自去體驗,在放慢的時間里去感受生活。
12月7日至9日,2018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下稱“手造博覽會”)將于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這是一場屬于手工藝愛好者的饕餮盛宴。
今年的主題是“降落手造星球,暢玩精彩非遺,遇見生活中的小確幸”。今年的手造博覽會展覽面積 12000 平方米,將邀請來自非洲部分國家、日本、法國、英國等15個國家的300 余家展商參加。為期3天的時間內,將有千余門沉浸式手造體驗課程及70 余場演講舉行,涵蓋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等多種非遺和手工藝門類。
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次手造博覽會保持了慣用的互動形式,今年的形勢會更時尚,互動內容會更吸引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手造博覽會有一個亮點是“國際手造品牌中國首秀”。比如奧地利水晶create your style手作系列、英國經典手造集團House of Craft中國首秀等;英國頂級畫材溫莎牛頓彩繪系列、法國百年品牌dmc奢華黃金繡線、日本金座金箔系列、miyuki和toho串珠中國首發等,將在展會上驚艷亮相。
楊文新說,很多大的品牌上也都愿意加入手造博覽會,從而美化生活、和諧社會。我們希望通過手造博覽會打造一個上海的文化品牌,共同打造代表中國文化、中國的非遺傳承水準的高賦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給上海這座大都市增添溫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連續出臺文件,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此次手造博覽會上,特別設立了“我為非遺賦能”四大板塊,“非遺+現代設計”“非遺+文化扶貧”“非遺+海派生活”“非遺+研培成果”四大板塊內容,既展示了高校非遺研培成果,也展示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可能性。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楊慶紅說,貧困地區的傳統手工藝恰恰還是一塊凈土,沒被開發的本土資源。如能激發當地百姓的手工藝與先進地區的市場、創意對接結合,讓這些“非遺”資源得到開發,既能保護傳統手工藝,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此次在非遺展區會有西藏、云南、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帶來的非遺內容。” 楊文新如是說。
“在文明的社會,我們離自己手的創造越來越遠,我們要呼喚手的回歸,手造也是人們心靈溝通的橋梁。希望通過手造博覽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通過我們的手再次體驗手的創造力、創造價值。”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告訴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