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資本向善-可持續消費

          每經網首頁 > 資本向善-可持續消費 > 正文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CSR報告實質性分析(2018)》報告 發布——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實質性信息披露的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5 12:24:48

          ESG因素為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將越發顯著,企業也必須統籌地來看待其中問題與關聯。專業的CSR類報告不僅能作為企業一項戰略管理工具來剖析自身的價值創造過程,還能更好地面對外部環境與風險和機遇,提升自身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祝裕

          責任創造價值!

          未來的社會將會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創造更好的世界需要企業對社會更加真誠地可持續參與。

          當下,ESG因素為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將越發顯著,企業也必須統籌地來看待其中問題與關聯。專業的CSR類報告不僅能作為企業一項戰略管理工具來剖析自身的價值創造過程,還能更好地面對外部環境與風險和機遇,提升自身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11月14日,由商道縱橫聯合《每日經濟新聞》共同發布的《滬深300指數成分股CSR報告實質性分析(2018)》報告在滬發布(以下稱“報告”),該報告在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報告評估的基礎上,運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關鍵定量指標指引》(以下稱MQI指引)評估滬深300指數成分股2018年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從2018年7月更新后的),以期更進一步了解滬深證券市場中大市值公司CSR報告的實質性披露水平,幫助上市公司提高ESG治理能力,提高披露率。

          該研究報告的全文即將在《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頻道發布。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歷年CSR報告發布概覽

           

          2018年,截止到5月31日,共有862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共882份2017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相較于2017年808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826份報告,創下歷史新高。滬深300指數成分股CSR報告發布數量與中國上市公司總體發布CSR報告的趨勢保持一致,呈現連年增長態勢。

          近17年來報告發布總量持續增長。從2002年至2017年,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每年發布的報告數量都較前一年有所增長。2009年報告發布呈現井噴態勢;2009年后,報告數量穩定增長。2018年,截止到9月底,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已有245家企業發布了2017年度社會責任類報告,其中,華能國際、江西銅業、福耀玻璃、美凱龍、紫金礦業、金隅集團、中金嶺南、鞍鋼股份和天齊鋰業分別發布了兩份報告,共計254份。

          17年間累計發布報告排名前三的企業為:中國石油(20份)、中國平安(15份)、寶鋼股份(15份)、中金嶺南(15份)、浦發銀行(13份)。累計發布報告數量居前五的企業(11份及以上)共計30家。累計發布10份報告的企業數量最多,共89家。報告累計發布中位數為8份。

          對此,報告研究團隊發現:

          1.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報告發布率目前較高,超過80%的企業已經發布過至少一份CSR報告,但總體報告的關鍵定量信息披露依然有待提高,平均披露率只有34%,半數企業的披露率低于此平均值。此前,我們曾對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做過單獨報告評估,發現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平均披露率達到48%,且超過半數企業超過平均值。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包含中證100指數成分股,總體平均披露率的差異反映出滬深300指數成分中中證100指數成分股與非中證100指數成分股之間關鍵定量信息披露有所差異。

          2.滬深300企業CSR報告關鍵定量披露水平差距巨大,關鍵指標披露率在0至95%之間。

          3.總體來看,經濟類指標披露最多,社會類指標披露最少。這一點與此前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報告評估發現一致。

          4.以金融業為例,帶有負面色彩的指標披露情況較差,但證券行業對這類指標的披露情況較銀行和保險行業要稍好一些。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重視披露其在綠色信貸、普惠金融、中小微企業貸款方面的關鍵指標。金融企業著重通過披露環境績效來顯示自身在環境保護的努力,而對環保培訓以及員工志愿服務相關的指標則披露不足。

          報告指出, A股部分上市公司自2018年6月1日納入MSCI,后續MSCI還要對納入的企業進行ESG測評,包括港交所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都對相應上市公司ESG績效及揭露能力提出了挑戰。MQI指引相比上述測評和披露要求,都強調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實質性要求,并通過量化相關指標予以實現;都強調利益相關方參與原則,并是這一過程的結果;都強調所披露信息正負平衡性;同時,MQI指引更突出行業實質性議題,強調指標量化和行業針對性。所以,做好MQI指標披露,有助企業獲得較高的ESG信息披露績效。

          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實質性信息披露的價值

          根據項目團隊在報告評估過程中的發現,上述報告的研究團隊特針對此提出幾點有關企業披露信息的建議,以供參考:

          1.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實質性信息披露的價值。除了主動與外界溝通以規避合規風險、獲得社會許可、便于投資者對公司進行ESG評估外,“無測量,不管理”,披露實質性信息還能促進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信息搜集系統,改善內部管理。

          2.企業應加強注重披露與社會、環境、勞工和產品相關的實質性指標。除了定性地介紹企業在這些方面所做的事情和采取的措施外,多用定量數據,以定量數據說明前述措施取得的產出和績效,這樣更利于增加可信度。如果不確定如何量化某些內容,可向行業專家、專業機構進行探討咨詢。

          3.企業應參照權威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指引來編制報告,不應當回避帶有負面色彩的指標,對需披露的指標也應盡量采取“不披露就解釋“的主動態度,即若暫時沒有搜集相關的信息,或者該指標或議題對企業不適用,或者在報告期內企業未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可直接在報告相應位置申明,以體現企業主動溝通的誠意。

          4.企業可請第三方機構對報告的數據進行審驗,增強公信力。

          5.企業在披露關鍵定量信息時,應披露整個上市公司的綜合數據,而不是用某一項目、某一子/分公司的某一數據來舉例說明,以利各利益相關方獲取的關鍵定量信息是全面的和平衡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 CSR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天堂va视濒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