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蘋果市值大縮水!這個核心數據將不再公開,A股小伙伴怎么辦?

          e公司官微 2018-11-04 09:58:11

          本周五蘋果股價下跌6.63%,總市值一夜間蒸發逾700億美元,蘋果股東“股神”沃倫·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當日的損失超過35億美元。其實這主要由于蘋果發布的第四財季財報,靚麗的背后顯示出了主要業務硬件產品的銷量不及預期。此外蘋果還稱,將不再在季度財報中公布iPhone、iPad以及Mac的銷量數據。

          蘋果第四財季(自然季度應為2018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業績創紀錄的財報,但是投資者卻開始對科技巨頭蘋果股價表示擔憂。

          蘋果財報上,凈利潤同比增長32%的背后,其主要產品iPhone第三季度出貨量低于預期,同時蘋果對第四季度業績預估低于市場預期,市場對蘋果未來銷量充滿擔憂,尤其是蘋果財務官宣布,蘋果今后不再公布硬件產品銷量。

          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蘋果周五股價下跌6.63%,為2014年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總市值一夜間蒸發逾700億美元,相當于約5000億人民幣,創2016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回落至1萬億水平線。

          當天,蘋果股東“股神”沃倫·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當日的損失超過35億美元。蘋果大跌拖累Facebook和谷歌等其他科技權重股下跌,最終拖累納指收跌逾1%。

          而在蘋果第四財季財報出爐時,對應的A股蘋果概念股三季度財報也披露完畢。梳理三季度蘋果概念股財報發現,盡管蘋果硬件產品出貨量面臨壓力,仍有不少供應鏈公司業績表現超預期。

          蘋果宣布不再公布銷量

          在周四美股盤后,蘋果公司正式公布了第四財季財報。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第四財季總營收為629.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5.79億美元增長20%,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并創下歷年來的第四財季紀錄新高。其中服務業務營收達1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期內,凈利潤為141.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14億美元增長32%。

          這份靚麗的財報又顯露出蘋果主要業務的隱憂——硬件產品的銷量不及預期。財報顯示,蘋果第四季度iPhone銷售量為4688.9萬部,與去年同期的4667.7萬部相比基本持平,未能達到預期。該季度,iPad銷售量為969.9萬臺,與去年同期的1032.6萬臺相比下降6%。Mac銷售量為529.9萬臺,比去年同期的538.6萬臺下降2%。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盡管蘋果公司2018財年第四季度的業績超出預期,但2019財年該公司的業績或不會達到他們的預期。蘋果公司對2019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作出預期,預計營收將在890億美元到930億美元之間,這一預測區間的中值為910億美元,不及接受FactSet調查顯示的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929億美元。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宣布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消息:蘋果將不再在季度財報中公布iPhone、iPad以及Mac的銷量數據,并稱銷量數據已經不那么重要,銷量并不是公司業績最為清晰的指標。

          “看看我們最近幾年的財務表現,以過去三年為例,任何一個季度的銷售數據都不一定代表蘋果業務的潛在實力。”蘋果CFO盧卡•馬埃斯特里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如果你看一下我們過去三年的凈收入和股價表現,就會發現這與我們在任何特定時期售出的產品數量沒有任何關聯。”

          這更像是對產品銷量沒有信心的表現,同時也打擊了投資者對于蘋果的信心,財報公布后蘋果股價下挫顯然證明了這一點。

          庫克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蘋果第三季度在新興市場如土耳其、印度、巴西和俄羅斯遭遇一些壓力,這些地區的貨幣在近幾個季度里有了不同程度的貶值,這導致蘋果產品定價相對“升高”。在第四財季。印度的業績幾乎保持不變,這與蘋果對這個市場的預期大相徑庭,蘋果原本預計印度在這個季度可以迎來一個迅猛的增長。巴西業務與之前相比某種程度上有了下滑。

          華為出貨量超越蘋果

          11月2日,市場研究公司IDC公布統計數據,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總共為3.552億,同比下跌了6%。這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

          在第三季度,雖然整體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但是它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地方。首先,在2018年第三季度,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三星的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了13.4%,它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占有20.3%的份額。其次,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已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下滑。

          數據可以看出,第三季度蘋果全球出貨量同比去年增長0.5%,同期三星下滑13.4%,華為增長32.9%,小米增長21.2%。華為已連續第二個季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對萬億市值的蘋果來說,第四季度的硬件產品的銷售表現或許將相當關鍵。新iPhone手機在第三季度發布,真正的銷售日期在第四季度,而在10月30日,蘋果也剛剛發布了新款的iPad以及MAC筆記本電腦。

          11月3日,正值周末,記者在香港蘋果官方店看到,排隊購買新款iPhone手機用戶仍然是熙熙攘攘,門庭若市。和內地相比,香港的蘋果產品可以少交17%稅,價格更低。店員表示,直觀上對比新款iPhone銷售并不比上一代產品差,雙卡雙待等功能吸引一些新用戶。

          但在深圳華強北市場,新iPhone已經不是水客們賺錢的香餑餑。“因為產品定價價格太高,產品不是很受歡迎,水貨價格極不穩定,溢價很低。”華強北一位手機店鋪老板對記者表示,新產品發布后,反而是舊款的iPhone X價格炒高。

          上個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的十分積極,營收同比增長16%。庫克表示,尤其是iPhone的銷售額增長率達到兩位數,其他品類的也都表現優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公司的整體表現。

          從表象看,一時難以得出蘋果銷量景氣度狀況,但是高定價之下,蘋果在中國市場似乎沒有表現的更好的跡象。

          蘋果概念股是否會受影響?

          蘋果股票大跌,蘋果的A股概念股是否會受到影響?事實上,蘋果公司公布第四財季財報時間在周四美股盤后,也就是北京時間上周五凌晨,而在上周五交易時間,蘋果概念股普遍大漲。

          股價大漲主要受到中美兩國首腦通話,兩國貿易緊張關系現緩和,A股迎來上漲行情有關。11月1日晚間,中美首腦通電話相約阿根廷會晤,兩國貿易緊張關系現緩和;再加上11月1日,習近平主持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市場信心受到提振。A股市場中科技、家電和醫藥類股票表現強勁。

          在基本面上,iPhone業務的發展變動,對A股供應鏈影響也較為分化。

          圖片來源:攝圖網

          蘋果的玻璃蓋板供應商藍思科技公布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23%,扣非后虧損0.73億元,第三季度毛利率降低到19.88%,為近兩年來最低水平。中泰證券分析表示,藍思科技業績表現略低于預期,進入第四季度以后,隨著蘋果watch新品逐漸跑順以及大客戶手機產品進入出貨峰值,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蘋果電聲器件供應商歌爾聲學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54.47億元,同比下降10.5%,凈利潤8.56億元,同比下降38.20%。國聯證券分析認為,在大客戶產品電聲方面沒有大的創新背景下,電聲器件的ASP提升變緩。但長期仍然看好公司在電聲器件行業的寡頭地位。

          也有多家蘋果概念股公司業績表現不俗,比如蘋果電池供應商德賽電池,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97%;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99%。申萬宏源研究報告認為,受益于國外客戶新談品發布,iPhone XS首次使用單個L形電池,而iPhone XS Max沿用iphone X的雙電芯。德賽電池客戶新品價值較傳統單顆大電池大幅提升,同時今年高價值量產品按正常時點量產,因此增量業績提前體現。

          蘋果另外一家電池供應商欣旺達也表現不俗,第三季度營收55.53億元,同比增長56%,歸母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73%。聯訊證券分析,主要因為公司手機電池銷售大幅增長,在主要客戶份額有所提升。

          蘋果重要供應商立訊精密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53.12%,業績超過半年報25%-35%的業績預告區間。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實現營收101.05億元,同比增長80.08%;歸母凈利潤8.31億元,同比增長107.67%。同時,公司預計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51-26.20億元,同比增長45%-55%。

          有電子行業分析師分析,時序邁入第四季度以來,電子行業有旺季不旺跡象,部分EMS組裝大廠、零件“模組化”大廠面臨產能過剩的窘境,然后大廠為了盡量填滿產能,勢必會低價搶單,接著進一步壓縮小廠的生存空間。這種情況下,模組大廠如立訊精密、信維通信、瑞聲科技(港股)、歐菲科技、藍思科技,將來面臨大者恒大、強者恒強的機會。

          中信證券研報則表示,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終端有增量市場轉為存量,雖然換機時長雖放緩至22.8個月,但智能手機依然是占用客戶時間最長,創新最集中的方向,依然是未來人機交互的主力品種。存量時代,龍頭集中,建議關注零組、設備端平臺廠商以及在生物識別、光學、射頻等領域積極布局的公司。

          e公司官微 孟慶建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自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最大的AV在线影院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