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歷史重演?雷曼兄弟破產十周年之際,這一熊市指標已創下近50年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1 18:43:54

          高盛的一個旨在“合理預警未來熊市風險”指標——牛熊指數現已升至1969年以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對美股表現持消極看法,稱未來2~3個月可能會發生影響市場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北美自貿區的談判、美聯儲FOMC會議等。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張楊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彭博報道稱,高盛的一個基于美股估值、經濟增長動能、失業率、通脹、收益率曲線等數據,旨在“合理預警未來熊市風險”的指標——牛熊指數(Bull/Bear Index)現已升至1969年以來最高水平。

          雖然該指標現已達到歷史上熊市來臨前的水平,彼得·奧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等高盛策略師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稱,股市進入一個長期相對低回報狀態的可能性或許更大。

          道瓊斯工業指數歷史走勢

          除了高盛外,著名金融博客“零對沖(ZeroHedge)”撰文稱,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也再一次表達了自己對美股的擔憂。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大摩表示已將美股的配置比例降至0%,并指出正在消除自2017年4月以來,一直存在的對美國股票的積極偏好。盡管摩根士丹利的周期模型仍處于“擴張”階段,這一階段的估值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超漲,但該行越來越擔心這種“順境”已經快到頭了。

          大摩:幾大風險事件將對市場產生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摩兩個月前將美股科技行業調降為“賣出(Sell)”。然而,大摩策略師去年還預測美股有強勁回報,但對今年的回報則抱持更謹慎的態度,部分是源于擔心正處于峰值的每股收益(EPS)增長在今年Q2到頂,并將于Q3開始下滑,以及最近的防御性板塊表現逐漸強勢。

          此外,在一周前,大摩就已經下調了對美股的預期,該行認為標普500指數與全球其他風險資產“極度分歧”,未來兩個月的企業利潤增長達到峰值,以及美聯儲會議和中期選舉都可能是風險事件。

          大摩首席股票策略師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寫道,近年來美國的優異表現一直是一個持續的主題,“但面對疲軟的信貸、新興市場風險、意大利政局和銅價等,風險是值得注意的。”

          大摩還指出,更需要注意的是,未來2~3個月可能會發生影響市場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北美自貿區的談判、美聯儲FOMC會議、意大利預算問題、歐盟關于英國退歐的會議、美國針對伊朗的第二階段制裁以及美國中期選舉等。

          除了上述風險事件,大摩還指出了以下三大可能給市場帶來風險的長期趨勢:

          其一,周期指標的變化,將大幅降低所有股票市場的預期回報率。這種轉變可能需要勞動力市場的不斷惡化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

          其二,實際利率上升、金融狀況趨緊。如果美國實際利率上升,而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沒有上升,將直接壓縮美國和新興市場股票的風險溢價。而日本利率上升可能會推升日元,給日本股市帶來問題。與過去10年相比,歐洲是最具實際利率“緩沖”的市場,這也是歐洲在全球市場中排名前列的原因之一。更高的實際利率,也會增加配置債券的理由。

          其三,已出現利潤率和EPS增長見頂的跡象。大摩預計,今年Q3將是美國股市每股收益(EPS)增長的峰值。盡管市場預計明年稅收會有所放緩,但大摩認為,由于競爭加劇、利潤率已經提高以及成本的不斷上升,放緩幅度可能會超過預期水平。

          綜上所述,大摩認為在未來3~6個月里,該行更有可能減少風險敞口。信貸息差在今年2月初觸底,根據歷史經驗,大摩認為美股的平均峰值將出現在今年12月。

          圖片來源:攝圖網

          雷曼兄弟破產十周年:銀行系統是否更牢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就在前述高盛牛熊指數升至近50年來最高水平之際,本周也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十周年,而十年前恰恰就是雷曼兄弟的倒下,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后來也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改革。然而,現在的問題是,當下的美國銀行體系是否比金融危機前要更牢固?

          “當然,為了使銀行系統更安全,銀行體系受到了很多監管。”倫敦政經學院教授、英央行(BoE)前貨幣政策副行長查爾斯·比恩(Charles Bean)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因此,與金融危機前相比,銀行現在擁有的資本緩沖要大得多,這意味著銀行可以承受比危機前更多的損失。”

          “許多旨在使銀行系統更安全的其他規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仍然認為,這些經過不斷修改的規定能否處理一家大型跨國銀行的倒閉,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原則上,規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不去實際嘗試是不會知道的。”比恩教授補充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金融危機后美聯儲、英央行和歐央行推行的QE都被指在將流動性注入金融市場的同時,導致了資產價格過度膨脹的后果。這也導致了人們對另一場金融危機的擔憂。

          “QE包括了央行購買資產……主要方式是推高資產價格。這意味著隨著貨幣政策逐漸收緊,人們可能會看見資產價格回落。”比恩教授說道。“我認為QE的一個擔憂是,從危機中復蘇的時間越長,就會產生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推高資產價格會讓那些已經擁有資產的人變得更富有,而這些人往往是老年人,但蒙受損失的卻是年輕人,他們需要為資產支付更多的錢。”

          如今,歐洲的央行正在逐步收緊貨幣政策,而美聯儲則在2015年年底便開始了本輪的漸進式加息周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盛 美股 風險來臨 見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