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7 21:14:30
第二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吳海龍在出席論壇時表示,在當今這個時代,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先進和便捷。但與我們面臨的層出不窮的問題相比,交流恰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太和文明論壇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二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吳海龍在出席論壇時表示,人文交流是促進和夯實國與國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人文交流有著極大的普遍性和廣泛的覆蓋面,直接面向國外民眾,對象多元,方式靈活,話能說透,事能談深,政治風險低,敏感度小。因此,人文交流在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對于人文交流的目的,他總結道,說到底就是八個字:“增信釋疑、互學互鑒”。
吳海龍指出,在當今這個時代,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先進和便捷。但與我們面臨的層出不窮的問題相比,交流恰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們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廓清,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互鑒,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疑,有太多的問題需要釋惑。
吳海龍強調,人文交流關鍵在人。交流者需要有良好的素質,豐富的知識,理性的思維,客觀的態度,深度的見解。此外,還要真誠坦率。我們缺的是有親和力、有感召力,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能進行理性、深度交流的人才。
他進一步表示,人文交流既要講自己的故事,也要聽別人的故事。我們在交流中往往講自己的故事興致盎然,聽別人的故事意興闌珊。這是人文交流的大忌。人文交流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借鑒的機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何不擇善而從之?別人的教訓就是我們的經驗,何不擇不善而改之?這種道理童叟皆知,關鍵是要躬體力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