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6 00:22:10
近日,哈羅單車獲得新一輪融資的消息曝出。對此,哈羅單車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會于近期對外披露正式的信息。”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趙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哈羅單車獲得新一輪融資的消息曝出。4月15日,哈羅單車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關融資消息將于近期公布。另一方面,摩拜剛剛被美團收購,在4月13日的“零界•2018年CEO峰會”上,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證實,作為財務投資者已經清倉ofo。
“哈羅單車能完成新一輪融資,對哈羅自身和對共享單車行業都是好事,說明資本還是對這個領域念念不忘。”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向記者分析稱。
不過,共享單車的戰局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哈羅單車作為第三號玩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注意,不同于摩拜和ofo的戰略,哈羅單車以三四線城市入手,在永安行以及螞蟻金服的支持下,于3月初推出全國免押服務,被認為將挑戰摩拜和ofo兩強相爭的競爭局面。而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也曾明確表示,不會與ofo合并。
4月13日下午,多家媒體報道稱哈羅單車獲得新一輪融資。
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稱,經哈羅單車投資方成為資本確認,哈羅單車此輪融資金額高達7億美金,除螞蟻金服、復星等老股東繼續投資,另有7名新的投資方,并且本輪哈羅單車融資確定為E1輪,E2輪也在籌措當中。但13日晚間,21世紀經濟報道稱,有知情人士稱上述消息不實,哈羅單車此輪融資金額約為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對此,哈羅單車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會于近期對外披露正式的信息。”
此前,哈羅單車也不樂于主動披露融資消息。2018年1月,有媒體報道稱哈羅單車完成了10億美元的融資。其創始人、CEO楊磊在3月初“哈羅單車全國免押戰略發布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法正面回答是否存在10億美元的融資。
“我們融資是有自己的節奏,不會像有一些公司一直融資,我們是根據自己的打法和節奏感制定融資規劃。”楊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哈羅單車3月初發布的“全國免押戰略”使其對資金的需求有所提升。3月13日,哈羅單車宣布將過去覆蓋在二十個城市的免押政策推行至全國范圍,用“信用出行體系”替代押金。
楊磊坦言“免押是相當消耗資金的事情”。哈羅單車COO韓美也在上述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大規模的免押肯定需要大量的資金。”不過,對于此次融資與全國免押戰略的關系,截至發稿,哈羅單車方面尚未回應。
不同于摩拜與ofo,哈羅單車的用戶基礎在三、四線城市。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8年2月, ofo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和哈羅單車分別以50.89%、49.14%和5.64%占據中國共享單車APP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
但哈羅單車執行總裁李開逐曾在發布會上表示,市場數據或許有偏差,根據各方面的評價而言,其與ofo和摩拜的差距在10%~20%范圍內,已沒有量級差距。
“哈羅此前能在慘烈的共享單車競爭存活下來,與其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有關,比如,避開了一線城市的街頭大戰,而是選擇在摩拜、ofo沒有布局的三、四線城市,比如更多在一些景區周邊做投放或合作。”李俊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而3月初發布的“全國免押戰略”被業內認為是哈羅單車“攪動行業格局”的重要一步。李開逐曾在發布會上披露,免押后某個城市的注冊用戶增速大概有40%~50%的增長。
但李俊慧同時提醒,對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來說,“禁投令”或“限投令”尚未解除,哈羅想要增加在一線城市的車輛投放,還是有較多挑戰。
“哈羅單車是更側重于小城市,我們在小城市幾乎是市場第一名和壟斷者,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北上廣深,甚至一些部分的二線城市,我們一直以來也有。”楊磊在3月初的發布會上表示。
2017年底,投資人促摩拜與美團合并消息不斷傳出,朱嘯虎就是其中的關鍵人物。4月13日,朱嘯虎在“新經濟100人2018年CEO峰會”上首次公開承認已清空ofo股份,并表示現在看共享單車,去年年底可能是惟一的合并機會。
“當然創始人有自己的選擇,投資人也要尊重創始人的選擇,你要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只能把股份賣給戰略投資人。我們是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訴求跟我們不一樣。”朱嘯虎表示。
李俊慧分析認為,朱嘯虎等財務投資人原本就是為套現,不過節點可以選擇在企業上市實現,或是在融資中的特定輪次實現,財務投資人會綜合評估收益和風險來決定。不過,這些“聰明的錢”選擇跑了,也說明他們不期待共享單車企業獨立上市了。
在摩拜被美團收購之時,有關于共享單車的獨立發展之辯就已經展開。“哈羅現在是在阿里系,摩拜現在是美團旗下,相對來說也是處于騰訊系,ofo最新一輪的動產抵押融資和新一輪的融資相對來說已經比較偏阿里系了。”易觀互聯網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趙香不久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巨頭的不斷加持是否會導致共享單車“燒錢”大戰再起烽煙?“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競爭還存在,但經營應該更趨理性,從監管角度來看,精細化監管,按運營情況考核車輛投放的增減等動態機制應該會逐漸完善。”李俊慧認為。
易觀分析師趙香則在最近的分析報告中稱,共享單車行業已經由快速搶奪用戶和市場的發展階段,進入效率第一的發展新階段。“頭部企業市場地位穩定,政府對新車投放監管加強,頭部企業具備一定競爭壁壘,擁有從補貼走向盈利條件。月卡恢復原價標志著共享單車市場逐步進入良性、健康的發展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